LOGO

精選書展

  • 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
    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與電影專欄文字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MTV中文音樂網站、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音痴路》等,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
  • 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二版)
      StreetVoice 音樂頻道總監小樹、蘇打綠鼓手 小威、GQ國際中文版全媒體總編輯杜祖業、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自由寫作.影評人但唐謨、1976樂團主唱阿凱、教育電台主持人袁永興、作家.廣播人馬世芳、知名創作人陳樂融、專業製片人陳寶旭、同志作家.導演 陳俊志 、作家陳玠安、五月天瑪莎、影評人膝關節、影評人聞天祥、電影書寫人藍祖蔚、樂評人蘇重、影評.策展人楊元鈴——人人都愛反派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排列)   電影中的反派人物越是惡形惡狀,電影就越吸睛;一本只談反派人物的電影書,從選材到切入,同樣吸睛。——電影書寫人 藍祖蔚   為英雄歌功頌德的人太多,還好有馬欣在,為那些模糊不清...
  • 當代寂寞考
    為什麼在這變動的時代,要書寫「寂寞」?   在跟編輯討論書名時,我們聊到為何要寫寂寞。我那時有點答非所問地說:「我覺得每個人的寂寞都是歲月產出的年輪,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用同一種角度,或同一種處理方式看待寂寞是不對的。」是的,可以聽得出來,我也是個寂寞的人,小時候第一次聽到賽門與葛芬柯唱出:「黑夜啊,我的老朋友時…」,我不知為什麼忍不住哭了。好幾年看到奈良美智的紀錄片,裡面有個小朋友感到悲傷時,就會想喊著奈良美智,這讓他熱淚盈眶。我似乎知道那樣的感覺。   每個寂寞的人都感受過那遠途旅人般的夜露深重,一種非常喧囂的安靜。我們的安靜甚至吵到了自己,於是我們變得如此喧嘩。...
  • 論攝影 ON PHOTOGRAPHY
    記錄、美學、良知──桑塔格的《論攝影》   在近代美術史上,第一篇討論攝影的重要文章應該是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寫於一九三一年的《攝影小史》,裡面班雅明引述了匈牙利畫家及攝影師莫霍里—納吉(Mohloy-Nogy)的話:「在未來,不是那些忽略文學的人,而是忽略攝影的人才是文盲。」數年後,《攝影小史》的意念被發展為班雅明更廣為傳誦的宏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桑塔格最推崇的歐洲評論家有兩位:法國的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及德國的班雅明。但我感到最直接影響桑塔格的文化評論的並非巴特,而是班雅明...
  • 押井守的角色學:從電影學來的工作生存法則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電影導演是我的本業,但是自某個時期起,我開始論述起在組織管理上的「勝敗」。例如在我2006年出版的《為了勝利而奮戰吧!》(enterbrain出版)一書中,除了電影以及遊戲外,我也談到了足球比賽的勝敗。      對於足球,我原本只知道像是「除了守門員,其他的選手都不可以用手」這類的簡單規則,但漸漸的,比起賽場上的勝敗,我開始對「足球俱樂部這種組織的目的為何?又具有怎樣的風格?」、「當足球俱樂部處於哪種狀況,或是在哪種條件下,總教練會接連換人呢?」等部分產生興趣。   而在抱持上述想法後,我慢慢發現「原來足球隊總教練以及電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