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探訪製藥產業,反思醫藥體系的幕後難題──
・為了讓藥物看起來更有效,藥廠會替換研究指標、挑選受試族群,更改臨床試驗的設計?
・標準化的試驗與治療過程,能讓藥物被有效監管,卻犧牲了個體的醫療差異?
・行銷=打好關係+大量廣告?辦論壇、出資研究,讓整體醫療數據對藥廠更有利?
為了探討製藥產業如何對臨床研究產生影響,哲學暨社會學者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從政治經濟學觀點切入,匿名訪談藥廠研究員、從業人員及醫師,親身參與藥廠會議、爬梳法律文件,追索並揭露醫藥產業鏈的可議之處──藥廠贊助醫學研究、控制臨床試驗以建立科學證據,並透過操作期刊...
-
傅柯的「何謂哲學」
法國最重要的當代哲學家
直接且全面書寫哲學的唯一著作
傅柯從未問世之手稿
塵封近六十年後首度公開
完整呈現他對哲學本質的系統思考
「自從笛卡兒以來,西方哲學中所有的偉大幻想,並不是哲學家皇帝,也不是哲學智者,或是道出世界之自然秩序的哲學家;而是改變日常的哲學家,僅僅透過知識的突然湧現。我們的整個文化曾經夢想一個意識的掌握,而那,便是革命。」
──傅柯,《哲學論述》第五章〈哲學的與日常的〉
「如果說傅柯的工作,直到他生命的終結,的確是一個哲學家的工作,那是因為他不停為自己的文化設下陷阱圈套──我們也要為自身設下陷阱圈套──以便打開以不同方式思想及生...
-
珍‧雅各 (Jane Jacobs, 1916-2006)
當代最重要的城市與建築學者、作家,也是反不當都更政策的社運領袖之一。
1916年5月4日出生於美國賓州,經濟大蕭條時期移居紐約,一邊為媒體撰稿,一邊於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研讀地理學、考古學、政治學與經濟學等。
二戰結束後,她於1950年代離開紐約,轉往華盛頓投效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魯斯,加入當時頗負盛名的建築刊物Architectural Forum,並開啟她與城市規畫、建築設計之間長達近半世紀的緣分。
1958年她發表了一篇文章:〈市中心,是屬於人民的〉,點名批判當時的都市計畫泰斗Robert ...
-
凱特.曼恩Kate Manne
康乃爾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她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並曾任哈佛學會的初級研究員,曾為《紐約時報》、《波士頓評論》、《赫芬頓郵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與《政客》等各出版品撰寫評論。英國《前景》雜誌曾將她評選為「世界十大思想家」。
另著有本書前作《不只是厭女:為什麼愈「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愈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以及為不分性別發聲的《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相關著作:《不只是厭女:為什麼愈「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愈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時...
-
導論 台灣頌
本書是關於「玖貳壹.八七勿忘傷痛饒舌慈善義演」中歌手和聽眾所代表的社群,以及他們對饒舌音樂的參與。饒舌音樂在此,代表著台灣將近40年的戒嚴時期(1949-87)以後,一種犀利的敘事論述形式。嘻哈在全球各地的多重形式中,都提供並超越了反抗霸權意識形態或新自由主義共謀的辯論,因此,我將台灣的饒舌歌定位為:想像後威權時代新社會形式的協同行動。我認為,饒舌歌手的展演實踐和教育抱負,也就是對透過音樂活動來進行教學的渴望,使後威權時代成為一個契機,能以發揮創意來進行政治介入活動,而饒舌歌手的目標就是重新安排知識階序、權力結構,以及性別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饒舌的敘事精神不僅帶來效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