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佳嫻
台灣高雄人。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長期擔任性別運動組織「伴盟」理監事。著有詩集《少女維特》、《金烏》等四冊,散文集《貓修羅》、《小火山群》等五冊,書評集《以脆弱冶金》。另編有文學選集《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等若干種。
相關著作:《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
對我來說,爬樹是一個和樹溝通的過程。尤其是當我先鋒攀登(lead climb)的時候,上攀的過程裡在不同的枝條之間轉換,在轉換的過程裡去觀察這棵樹的形態和生態,瞭解他的「個性」,以及他的生命歷程。當我懂的層面愈多,能看出的故事就愈多。
每一棵樹對我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氣質。最早的時候,我是爬上樹看周圍的風景,後來才漸漸明白,樹本身就是一個「風景」。──藍永翔
從七棵樹的故事展開樹與森林的生命之旅。藍永翔為全球少數的研究樹冠層的科學家,在這些人當中女性更加稀少。從因有趣而開始攀樹做研究,大樹對藍永翔而言,彷彿是她在大地之上真正的家一樣。透過她與臺灣扁柏、臺灣雲杉、...
-
盧葦菁
才女文化在明清婦女和性別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成就顯著,碩果累累。這部論文集聚集了來自香港、北美等地的文史名家和後起之秀,展示了這一領域的最新成就。其涵蓋內容之廣從它的結構可見一斑:全書包括圍繞女性作者(群)和作品的個案研究、以文學建構和再現為主的專題探討、史料著錄、以及對未來研究趨勢的展望。多樣的視角和研究方法,豐富的選題,深入精闢的論證,不但拓展了明清才女研究的疆界,而且對以女性為中心的明清文化和社會史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
王君琦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副教授,曾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女性影像學會理事長暨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主席、文化研究學會祕書長等。
阮鳳儀
台灣電影導演。臺大中文系學士,美國電影學院導演碩士。編導首部長篇電影《美國女孩》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第3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劇本。
沈曉茵
美國康乃爾大學戲劇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林文淇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及文學院學士班合聘教授,曾任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財團法人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為《放映週報》和《電影欣賞學刊》的催生者。
林書媺
...
-
韓江(한강)
1970年生,是亞洲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她以《戰鬥氣息》榮獲韓國「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