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洶湧的痛苦
我與青少年的父母交談時,話題往往會轉向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和電玩。家長描述的情況不脫幾種模式,其中一種是「衝突不斷」:父母試圖訂立規則並努力執行,但電子設備實在太多;孩子有各種理由跟父母吵,力爭放寬限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有太多規避限制的方法。結果,家人之間一天到晚為此爭執不休。維持家庭儀式和家人之間基本的互動愈來愈困難,感覺就像在抵禦不斷上漲的大浪,這股大浪不僅吞噬父母,也吞噬孩子。
和我交談過的家長,大多數人的故事並不是什麼已確診的精神疾病。相反地,他們有一種潛在的不安,擔心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正在發生,擔心孩子因為上網時間愈來愈長而錯過了什麼──實際上,幾乎是...
-
卡爾.榮格(Carl G. Jung, 1875–1961)
瑞士精神醫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的創建者。其與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同為現代深度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思想博大精深,學貫東西方,一生著作浩繁,其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的描述,對「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對後世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
-
趙文滔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並擁有諮商心理師資格。於美國索諾馬州立大學(Sonoma State University)取得婚姻家庭兒童諮商碩士學位,並於香港大學完成婚姻暨家庭治療博士學位。此外,也是亞洲家庭治療學院(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的終身院士,專業地位備受肯定。
曾擔任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學會理事長及大學諮商中心主任,並長期致力於家庭治療、伴侶諮商、系統合作及人際神經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與實務。他的研究興趣特別聚焦於華人文化與家庭關係,以及家庭治療師的訓練方法,對該領域有深厚貢獻。同時也具備國際...
-
琴.篠田.博倫 Jean Shinoda Bolen, MD
醫學博士、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也是享譽國際的作家與演講者。著有《尋找睿智女神:從神話原型看見五十歲以上女性的生命召喚》(Goddesses in Older Women: Archetypes in Women over Fifty)、《尋找內在男神:從神話原型看見男性的生命召喚》(Gods in Everyman: Archetypes That Shape Men's Lives)以及其他多部作品。她是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傑出終身會員,並曾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科臨床教授。現居於加州的馬林郡。個人網站ww...
-
西格蒙特.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籍猶太人,1856年生於捷克,後隨父母遷居至奧地利,於維也納學醫和行醫,其後為逃避納粹的統治而遷居英國,1939年病逝於倫敦。
佛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現代心理學的奠基者之一,在人格理論、無意識、釋夢、性的驅力、生/死本能、焦慮與自我防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的觀點除了對精神醫學領域的研究影響深遠,並在社會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政治學、人類學、後現代哲學、美學以及文學藝術創作等方面都受到廣泛應用。被譽為二十世紀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其影響綿延跨越了兩個世紀,而且還在繼續當中,今日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