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雅與納高每次都知道黎亞即將發作,因為黎亞自己也會有異樣的感覺。癲癇、偏頭痛及絞痛患者的前兆各有不同,由稍許異樣的感覺(如突如其來的味道或氣味、發麻、面紅、曾經有過類似的或從未有過的感覺)到令人致命的恐懼。十八世紀的醫生稱這種感覺為「靈魂的枯竭」,苗人或許能夠認同這種說法。在黎亞倒下來之前,她會跑到父母親面前要他們抱。當然她在正常時也時常要大人抱,但這時弗雅與納高能由她驚嚇的神情看出不同;這時他們會小心的抱起她,將她放在隨時為病發而預備的床墊上(這也是客廳唯一的傢俱),有時候黎亞的身體一側會抽搐,通常是右側。有時她兩眼發直;有時她似乎有幻覺,對著空氣雙...
-
「我們把他們送上戰場,就有責任深思這一切。」
2013年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作品
2016年電影版確定開拍
亞當.蘇曼退伍後每晚都睡不著,總是帶著霰彈槍默默出門
軍官前來通知丈夫死訊時,亞曼達.竇斯德正在烤餅乾
陶索羅.艾提離開美屬薩摩亞去當兵,退伍了就有房子有車子
麥柯.艾默瑞在交友網站坦承自己是半癱的退伍軍人,六個月來,
他只收到一則回覆交友訊息:「感謝您為國效力」
至於五角大廈的國防部官員,只有開不完的自殺事件檢討會議
近十年來,許多勇敢有才華的記者報導了各地戰事,但還沒有人緊密地將這個主題與心理學結合,但芬柯做到了。在暢銷...
-
-
凱蒂.馬頓(Kati Marton)
擁有九本著作的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暢銷書作家,包括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決選作品《Enemies of the People: My Family's Journey to America》、《Hidden Power: Presidential Marriages that Shaped Our History》、《True Believer: Stalin’s Last American Spy》、以及回憶錄《Paris:
A Love ...
-
★作者為資深人物記者,在本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是台灣在地的金智英。
★本書回應近年台灣對女性成長議題的關注。透過真人真事的採訪,從女人們的掙扎、覺醒與改變,引人思考婚姻暴力、外遇婚變、原生家庭制約,以及社會對女性與母職的偏見等議題。
「如果我不寫,她們就沒有聲音,她們就是我們。」──陳玉梅
一本描繪台灣女人關於婚姻、家庭、人生以及自我的覺醒之書。
──特別獻給習慣默默奉獻的四、五、六年級女性。
「女人提供男人情緒支持,但是不認識自己;
她幫助男人完成他的事業跟夢想,卻忘了自己的成長跟目標。」
她們被期待是賢妻良母,為什麼在婚姻路上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