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山薰(Nakayama Kaoru)
1954年(昭和29年)大阪府出生。漫畫評論家、編輯、作家。著有以本名福本義裕出版的『殺人者の科学(殺人者的科學)』(作品社)、長篇科幻小說『Amusement Voice』(大陸書房),以及用永山薰名義與人共著的『網状言論F改』(東浩紀編著/青土社)等。現為微漫畫雜誌『マンガ論争(漫畫論爭)』的編輯,對漫畫界及相關領域中的表現管制、著作權、、圖書館、教育、兩性等議題不僅多所涉獵,也經常撰文。
-
經典電影〈猜火車〉原著小說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第一棟房子、
選擇牙醫保險、休閒服和相配的行李箱。
選擇你的未來,但是為何會有人想要做這樣的事情?
住在蘇格蘭愛丁堡附近沒落小鎮雷斯的年輕人,馬克(懶蛋)、賽門(變態男)、屎霸(丹尼)和卑比(法蘭哥),他們靠著領取和詐騙救濟金(其他偷雞摸狗的事情也幹得不少)維生,生活中除了毒品,就是酒精、暴力和女人;生活週遭,不是失業者、在社會底層掙扎求生的人,就是臭味相投的小混混。
馬克雖然一心一意要戒毒,但總是沒戒多久就又毒癮發作而放棄;賽門愛吸安,但是更愛性,他的生活中除了安非他命,就是女人;丹...
-
從侯孝賢、李安、蔡明亮的電影
什麼是當代電影研究的「做哲學」?
究竟是我們在思考電影,還是「電影在思考」呢?
「畫外音」、「高幀」、「慢動作」、「長鏡頭」、「正/反拍」、「淡入/淡出」、「默片」是七個電影研究中再熟悉不過的電影術語,分別指向電影拍攝技術、剪接手法、放映模式或影片類型。但這些「電影術語」有可能搖身一變為「哲學概念」嗎?《電影的臉》將針對這七個電影術語,進行「微概念」的操作,企圖將其一一「翻新」為截然不同的影像思考與美學感受。
什麼是「畫外音」與「大音希聲」、德勒茲與老子的創造性連結?
什麼是「高幀」所開啟後膠卷、後電影的「微血管學」?
什麼是「...
-
萬一一利用針孔相機做為創作工具,將自己身體、女性情慾、以及女性的社會處境,既清楚又曖昧地呈現出來;這種曖昧模糊,不僅顯現在她處理影像的手法與美學上,也再現了他對相關性別政治議題、似乎既清晰又模衡的態度。這是饒富趣味的。從她自述的創作理念、以及許多作品的標題來看,攝影家的女性主義政治立場十分明確;但從其他一些作品及其標題裡,似乎又並非如此。也許這恰好是身體與慾望的複雜本質:我們無法因為對性/別議題有了政治正確的思維,就能完全免於身體和慾望讓人無法規訓的另一些陷溺。
-
1.謝誌
2.展訊
3.館長序─石瑞仁 中英
4.跨頁大圖
5.專文─她和她的藝術─謝慧中 中英
6.創作自述─這青春─蔡淑惠 中英
7.創作短句
8.作品圖版
9.創作短句
10.作品圖錄 中英
11.藝術家簡介 中英
12.版權頁 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