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疆界、主權、法

作者:卡爾.施密特、艾蒂安.巴里巴、尼克.旺-威廉斯、酒井直樹、魯納、藍弘岳、聶保真、裘迪.柏蘭柯著,林芳如、洪世謙、施清婧、唐慧宇、陳佩甄、詹亞訓、蔡慶樺譯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2-1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578614499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60頁
開數:14.8 x 21 x 1.3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人文/史/哲視野

定價:NTD$ 350
優惠價:NTD$ 315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卡爾.施密特(Carl Schmitt, 1888–1985)

  二十世紀德國最著名的法學家及政治思想家之一。一生親歷傳統帝制德國、威瑪共和、納粹帝國、德意志共和國;曾任柏林大學教授等眾多學術職位、普魯士政府成員。

艾蒂安.巴里巴(Etienne Balibar)

  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法語與比較文學教授、巴黎第十大學道德與政治哲學榮譽教授等。研究興趣包括政治哲學、當代法國哲學、宗教與政治經濟的批判、種族主義與國族主義。

尼克.旺-威廉斯(Nick Vaughan-Williams)

  英國艾希特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講師。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尤其關注全球政治中邊界特性的變遷、這些變遷對國際關係提出的概念性問題,以及安全研究。

酒井直樹(Naoki Sakai)

  現任康乃爾大學東亞研究比較文學系教授。專長領域為比較思想研究、文化理論、族群政治、翻譯研究、日本思想史等。

裘迪.柏蘭柯(Jody Blanco)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比較文學、西班牙語與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族裔研究系兼任教授。

魯納(Rune Svarverud)

  奧斯陸大學文化研究與東方語文系教授。研究興趣為中國觀念史、中西關係與東西觀念轉移。研究關切在先秦與漢代觀念史,以及帝國晚期與早期現代中國對西方觀念的翻譯與接受。

藍弘岳

  現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及國立交通大學社文所合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思想文化史,特別是十七世紀以後的日本思想史。

聶保真(Pál Nyiri)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教授,以人類學視角研究歷史並在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研究所獲得全球史C.Sc.學位。

主編簡介

林淑芬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當代基進思想、民主化、社會運動、生命政治、邊界與遷移研究、冷戰研究。

譯者、校譯者簡介

何成洲

  現任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主要從事歐美戲劇、跨文化劇場、性別研究、比較文學和文藝批評理論研究。

林芳如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執行委員、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洪世謙

  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當代法國哲學、政治哲學、全球化研究、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施清婧

  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講師。

唐慧宇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文章發表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電影欣賞》等刊物。

陳佩甄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系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詹亞訓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專攻碩士。現為東京大學博士生。

蔡慶樺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德國政治思想,現任職於外交部。

內容簡介

探究當代政治生活・找出根源與出路

  在上個世紀八○年代末期以降,為了回應因「冷戰結束」而劇烈重整的新世界秩序,學界再度出現了一波關於「主權民族國家」的歷史、現況與未來的討論熱潮。

  一方面為數眾多的區域整合與全球化倡議者,紛紛質疑奉「領域性」為圭臬,將完整領土、明確疆界與人口視為構成要素,並宣稱擁有制訂法律、決斷發生於領土範圍內所有事物之終極權威的民族國家主權原則,既不見得有助於人們建立一個更完善的世界秩序,也忽視了非國家行動者的各種跨國實踐與影響。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也不再預設主權具有本質或固守其傳統定義,而是傾向於以一種更歷史化、更動態,同時也更具全球視野的方式,探討「主權」如何在特定的脈絡中成為關鍵政治概念或引發爭議?某種特定的主權觀,在哪些條件的配合下,才得以體現於政治制度的設置、運作或變遷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地域中,「主權」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被感知和運作?而這些差異的碰撞,導致了哪些後果?

  這一系列環繞於主權的提問,連帶地也使得與主權緊密相關的國家、領土、疆界、公民身分、民族主義、國際法體制等概念,無一不被重新檢視、引發爭辯。

本書特色

  1.重探疆界、主權與國際法的意義、機制和作用、其歷史轉變與當代發展等議題。

  2.收錄比較思想與翻譯研究、思想史、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國際關係、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的國內外學者重要論文。

  3.各篇章問題意識前後呼應,並透過不同的切入點展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