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貴州東部村寨物語

作者:簡美玲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9-1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5470425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40頁
開數:17 x 23 x 2.2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人文/史/哲視野

定價:NTD$ 480
優惠價:NTD$ 432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簡美玲

  臺灣後山的宜蘭羅東出生,花東縱谷瑞穗村長大,現寓居新竹。臺灣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教授。1990年代起,通過民族誌田野與書寫,開展對臺灣、中國西南與華南、馬來西亞等地方社會,進行南島語族(Pangcah,阿美族)、貴州苗族(Hmub)、客家、海外華人之族群、親屬與性別、語言、情感人類學、歷史人類學等議題的探索。著述《貴州東部高地苗族的情感與婚姻》(2009)、《清水江邊與小村寨的非常對話》(2009)、《貴州東部村寨物語:Hmub人的日常、情感及語言》(2022),主編《客家的形成與變遷》(2010)、《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2021)、《百年往返:走訪客家地區的日本學者》(2021),撰述人類學相關學術議題之中、英文期刊論文與專書論文,數十餘篇。

內容簡介

民族誌對於情緒、情感與多重感官身體經驗的紀錄,
有如一部部檔案,以交錯之異質空間,再現我們處身於世的時代性。

  作者深入中國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村寨,展開長達一年多的田野蹲點,在一座名為Fangf Bil的苗寨與高地Hmub人朝夕相處,從村落日常與儀式生活的實踐中,關注Hmub人社群及個人主體在當代重組、變遷及再現的歷程,為區域、族群及方法論方面非常重要的人類學研究。

  本書透過民族誌來描述與闡述親屬與性別,婚姻與情感的特性、對話性,來探索人類社群在一區域歷史脈絡裡的社會性,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對話張力;從苗族親屬與情感,身體經驗與日常的村落民族誌書寫,討論看來微不足道的現象,所展現的社群與個人相互協商或積極對話,及其對於族群、社會或個人的瞭解,所凸顯的獨特意義與重要性。作者從身體感官經驗與文化心理的闡述,對人類學的田野方法提出反思與對話;並在其所長期進行田野研究的黔東南台江地區,結合生命史研究與語言人類學研究,討論苗族民間口傳文學(古歌),面對書寫體系的介入,在記音與翻譯的過程中,家譜的編撰過程中,呈現行動者的主體性與知識的建構性。

本書特色

  1. 深入耕耘區域、族群研究以及人類學理論與方法論等面向的民族誌書寫。
  2. 從身體感官經驗與文化心理的闡述,對人類學的田野方法提出反思與對話。
  3. 在描述與闡釋以親屬為底蘊之村寨社會外,同時關注個人的主體性,諸如情緒、情感、身體感等主觀經驗,及其與社會整體理想的對話性。

導言

人類學的民族誌書寫以較微觀而具體細膩的風格,展開對人類經驗現象的描述與討論,以及對人類整體知識的探索與開拓,並持續展現其獨特性與重要性。人類學的理論議題、方法論與對區域研究的重視,與民族誌作為瞭解人類經驗這一獨特的方法論與書寫文類有著緊密關聯。本書即是在區域、族群,以及人類學的理論議題與方法論等面向耕耘多年,並展現關懷的系列民族誌書寫。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Lévi-Strauss 1969〔1949〕)指出複雜的聯姻類型在亞洲地區形成一個特殊性的區域。我從1997年開始,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從事人類學研究,至今逾二十年。以貴州東部高地Hmub人的親屬研究作為例子,說明在村落的日常及儀式生活的實踐裡,交表聯姻是此一地方社會之維繫及鞏固的重要基礎。聯姻在此區域與人群經驗的關聯,除了有直接交換及普遍交換等婚姻結構的並置及轉變,也還在個人與集體,情感與結構上,展現聯姻社會的特殊性。亦即,在積極的婚姻體系裡,個人的選擇與情感,始終在面對社會並置的整體確定性與特定曖昧性。(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