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下)

作者:歐麗娟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12/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570861419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72頁
開數: 14.8 x 21 x 2.5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人文/史/哲視野

定價:NTD$ 450
優惠價:NTD$ 405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歐麗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2012年起於臺大陸續開設「紅樓夢」、「中國文學史」等開放式課程,廣受海內外華人歡迎,讓讀者重新認識古典文學的精髓。2015年榮獲全球開放教育聯盟「傑出開放教育獎」(The Open Education Awards for Excellence)的「教學者獎」(Education Award)。2021年,獲得第四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典範通識教師獎」。

  著有《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李商隱詩歌》、《唐詩選注》、《歷代詩選注》、《詩論紅樓夢》、《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大觀紅樓》、《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等。

內容簡介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靜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獸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發展出變形神話,以再生和對抗意識將恐懼昇華;《詩經》中先上車後補票、心靈出軌,丈夫移情別戀而被拋棄的種種婚戀苦惱,原來也可以如此面對;他人在歲月中逐漸質變、遺忘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或善良,當我們不得不身處於這樣的職場之中時,幸好我們總有比同樣遭遇的屈原更多一點的選擇……

  現實縱然空虛疏離,相距千百年前的字句,卻反而深刻觸動著心靈:原來我們從不孤獨。

目錄

第五章 六朝文學
第一節 曹操《短歌行》:霸王詩人
第二節 潘嶽《悼亡詩》:複雜深情的感傷詩人
第三節 顧愷之《神情詩》:四季的謳歌
第四節 陶淵明(一):田園詩中的田園生活
第五節 陶淵明(二):掙扎的智慧
第六節 謝靈運:宏偉而寂寞的山水
第七節 鮑照:邊緣者的悲憤
第八節 謝朓:精緻的自然
第九節 吳歌、西曲:諧音雙關的愛情表達

第六章 隋唐詩歌
第一節 隋煬帝《詩》:寂寞狂亂的靈魂
第二節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永恆的叩問
第三節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孤獨的堅強
第四節 王梵志《詩偈》:冷眼旁觀的警鐘
第五節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機
第六節 王維(一):深水靜流的深情
第七節 王維(二):發現桃花源
第八節 李白(一):永恆的哀愁
第九節 李白(二):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桃花源
第十節 杜甫(一):齊物的胸懷
第十一節 杜甫(二):面對困境的良方
第十二節 杜甫(三):生活小確幸
第十三節 杜甫(四):天鵝的挽歌
第十四節 杜甫(五):學習、成長的態度
第十五節 王昌齡《閨怨》:一個女性的成長
第十六節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觀人術的秘訣
第十七節 元稹《遣悲懷三首》:悼亡詩的巔峰
第十八節 李賀《蘇小小墓》:鬼仙的悲歌
第十九節 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不可自拔的情癡
第二十節 杜牧《題烏江亭》:包羞忍恥的大丈夫
第二十一節 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暴政與德政的辯證

第七章 宋詩
第一節 蘇軾:豪放的智慧
第二節 程顥《秋日偶成》:理學家的從容自在
第三節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求知的快樂
第四節 朱淑真《自責》:最早的女性主義者

第五章 六朝文學

第一節 曹操〈短歌行〉:霸王詩人

在上一章裡,我們已經看到東漢文人詩〈古詩十九首〉的幾個主題,反映出當時流離顛沛的社會狀況,以及面臨生離死別時的各種情感,質樸渾厚,耐人尋味。接下來,我們便要開始談魏晉詩歌了,第一個要談的,就是曹操。

橫槊賦詩   

在曹魏的時代,曹操掌握了政權,是實質上的皇帝。他在歷史上是以一個篡位者、反道德的負面形象而聞名,尤其是通過小說《三國演義》的風行,其玩弄權術、老謀深算的刻板印象更加根深柢固。再加上他曾經三次頒布〈求才令〉,用人唯才、不談品德,更是為一般人所詬病,認為他是破壞社會風氣的罪魁禍首,是野心勃勃的亂世梟雄。但其實,歷史永遠不是那麼簡單,仔細分析曹操的〈求才令〉,可以發現他是「文武並用,英雄畢力」,並非全然不顧是非道德的。

最值得欣賞的是,他雖然主要在政治、軍事上窮盡心力,但他絕對不是劉邦之類來自民間的庶人武夫,而是出身於世代累積雄厚的豪族,學養深厚,即使在縱橫沙場、兵馬倥傯之際,一直都手不釋卷。歷史家說:曹操「文武並施,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也因此,在曹家成長的第二代,如曹丕、曹植等,都是文采斐然的精英,於是,父子三人便成為三國時期引領文壇的盟主,環繞著他們而形成的文人集團,即是著名的「建安七子」。這些詩人在曹魏所定都的鄴城發光發熱,統稱「鄴下才人」,成為後代文人所集體嚮往的典範。

所以應該說,曹操不僅很有學問,內心裡更住著一個詩人,最可貴的是,曹操即使在日理萬機、奔馳沙場的時候,也會湧現出高昂的詩興,當場即可以揮灑筆墨,寫出動人的詩篇,「橫槊賦詩」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曹操父子。(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