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雙身(作品集珍藏經典版)

作者:董啟章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7-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570836400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頁頁
開數:14.8 x 21 x 1.52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國內外文學創作

定價:NTD$ 280
優惠價:NTD$ 252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董啟章

  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事寫作及兼職教學。1997年獲第一屆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1994年以〈安卓珍尼〉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同時以〈少年神農〉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1995年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2005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出版後,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誠品好讀雜誌年度之最∕最佳封面設計、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2006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入選香港電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十本好書20周年──我最喜愛的十本好書」其他推薦好書,以及第一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決審團獎。2008年再以《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獲第二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2009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2007/2008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

內容簡介

 忘了村上春樹 忘了卡爾維諾 忘了卡夫卡 忘了艾可
  這是董啟章的「雙身」時代

  半世紀以來的香港文學奇才 各項文學大獎 好書獎得主
  《雙身》開創雙性寫作、雌雄同體、性別越界的寫作巔峰、最震撼的主題
  華文文學必讀經典之作,影響未來的重要長篇小說
  網路搜尋點擊率最高的熱門話題小說

  全新打字珍藏經典版,書腰雙面∕書籤精美設計,世紀典藏

  如果他和你,妳和她,但是妳,所以我
  故事就從這一天說起……

  如果一個男人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個女人,那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香港男子林山原,某天在日本起床後發現自己擁有女性的身體,卻失去記憶,他焦慮地想明白自己變成女身的真正原因。一路尋來,曲折細膩的情節,神祕而吸引人……於是「他」追尋到關鍵所在地,即貓眼咖啡店與一名神祕女子池淵真知子,回溯自身關於性別與愛欲的往事。

  於是,一場關於性別、身分、認同、血緣的故事,開始說起……

目錄

新版自序∕幸災樂禍──《雙身》的性別變向
代序∕類之想像
得獎感言∕甲蟲與女人
評審意見∕一個人身上「住著」兩個女人∕陳映真
女身
如果你,一個女孩子
妳會叫我一聲哥哥
如果你,和一個男人
妳會叫我一聲姊姊
如果妳,和一個男人
格子花裙
如果你有一天早晨醒來
我會希望妳說一遍我的名字
而且會渴望哺育妳
如果你找到十五萬圓
我會不停撕毀
紅臉新娘子
如果你來到「貓眼」
我會和妳,在自由泳中
而且靜聽妳淚水的聲音
如果妳,一個男人
童身
我會變成妳的影子
如果你,和一個女孩子
我會跟她在照片中重遇
而且告訴妳人魚的故事
草藥味的房間
如果你沒法擺脫這個身體
我會繼續和男人的友誼
如果你目睹另一個身體
而且和妳喝一碗豆乳
如果男人跟你玩一場遊戲
漂亮的眼睛
我會和妳走出分歧
如果男人告訴你一個故事
而且讓我和妳的長髮交纏
我會在他們的語言中迷失
如果你跟男人到迪士尼
裙子與飛刀
而且在黑暗中和妳喝一杯水
如果女孩子告訴你另外一個故事
我會在紛亂中重新發現
如果,在一個暴風雨的日子
八年抗戰與占士邦
而且流盡我身上的汗水
如果你流淚
她會回來,我會遠離
如果你在水中窒息
游泳褲
如果在男人喝醉的晚上
而且讓她給我作畫
我會在渡輪上飄搖
如果你和他,在草坪上
而且讓她在我的身體上作畫
疤痕與鏡子
我會在黑夜裡遺失妳
而且巡走於深夜的月色中尋找妳
如果在湖底,在富士山上
我們會在火光中重新相遇
氣槍
如果他和你,妳和她
我們會於半空流離
如果你追上了真知子
但是妳,所以我
但是我,所以妳
如果今夜看不見星星
我會吻他,而且擁抱妳
如果這一切不是如果
我會離去
而且回來
附錄∕董啟章創作年表(一九九二─)

  重讀《雙身》,感覺竟然像小說中的主角林山原,對自己的過去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這不但是一個尋回記憶的過程,更加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有些地方讓我感到難以置信,甚至是困窘,心想:自己居然曾經這樣寫!有些地方卻又在意料之中,心想:對了,我就是這樣寫的了。但後者又隨即讓我感到驚訝,因為有些東西原來早就在那裡,而且在以後的小說中反覆重現。這樣說來,《雙身》於我便是歷久常新的了。

  《雙身》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在一九九三至九四年之間,最初的篇名叫做《女身》,跟川端康成的一部小說同名(這部小說也有譯為《生為女人》),不過主題和手法其實頗為不同。一九九四年,我以《女身》參加聯合報長篇小說獎,進入決審最後四名,但最後獎項從缺。同年我以〈安卓珍尼〉和〈少年神農〉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首獎和短篇推薦獎。《女身》落選後,作為長篇小說沒有發表機會,心感可惜,於是參考了評審委員的意見,大幅重寫,把結構打散重組,加入了新的人物、情節和敘述層次,變成了一個更複雜的多聲部小說。又因為受了當年時報百萬小說獎得主朱天文的《荒人手記》的影響,而在某些部分採用了絢麗委靡的文風,以為這樣會更接近一種女性化的語調。次年也即是一九九五年,我把小說改名為《雙身》再次參加聯合報長篇小說獎,雖然再次進入決審,但似乎依然未能得到大部分評審委員的認可。當中連續兩屆當評審委員的陳映真先生,認出此篇作品乃再次參賽,而且也努力做了些改進,便提議頒給這位作者一個特別獎。我至今依然非常感激陳映真先生,對一個他未必完全認同的新人做出了慷慨的鼓勵,給予了發人深省的評語。就這樣,《雙身》於一九九六年由聯經出版了。

  今天重讀自己的第一個長篇小說試寫,肯定看出當中的許多瑕疵,但也未曾對當中的諸種努力加以否定,甚至得出不少有趣的發現。教我感到驚訝的,是當中大量的身體特寫,占去了不成比例的大幅畫面,幾乎到了露體狂的程度。用攝影的術語說,這不但是一種鏡頭上的close-up,更加是一種曝光上的blow-up了。但對於「身體」這個題材,當時實在有非如此不可的感覺。那事實上是一場文字與身體的戰鬥,也同時是寫作的一個本質的難題──我們如何利用文字這種抽象符號,去刻畫我們的意識所企圖認知的物質世界?而當外部世界的物質性,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也即是由我們賴以認知事物的感官所構成,文字和身體因此便必須而且能夠合而為一,構成一體兩面的關係嗎?也即是說:感官能寫嗎?被寫出來的感官還是感官嗎?形諸文字的感官跟純粹的感官有什麼分別?有什麼關係?藝術再現的物質性,是人類的寫實意圖的根本問題。當你立意去寫一部關於身體的小說,你就必須跟這個問題搏鬥。所以,不但就內容來說,就算是在文字的層面,也見出一場名副其實的「肉搏戰」。所以,我得承認,看到結尾,是有點力倦筋疲的感覺的。結果變成了一場漫長的「消耗戰」,似乎就談不上什麼快感了。

  另一個相關的有趣發現,就是縱使身體感官幾乎在每一頁也撲面而來,當中卻幾乎沒有性。我所指的是最狹義的性,男女性交的性。整部小說唯一的狹義的性,發生在開場之前,也即是還是男性的林山原和在飛機上偶遇的池源真知子的一夜情。這次看似尋常甚至庸俗的性,可以說是往後的一切「不幸」遭遇的「禍根」。第二天早上林山原變成女人,而在這之後她也沒能以女性之身去進行先前那種狹義的性。往後許多場面也朝向這種性交的可能性,甚至整個情節發展的動力,其實也是建基於這樣的一個期待∕欲望——成為女人的林山原什麼時候才「失守」?這裡面似乎是把跟男人性交視為林山原(自願或被迫)接受自己變成女人的事實的最後防線。我不知道這樣的「物質」上的條件是否必要和具意義。林山原到了小說結束的時候還沒有跟阿徹進行這狹義的性,但她卻在情感上接受了愛上一個男人的事實。所以,拒絕以生物學上的男女性交的方式來做愛,與其說是因為林山原始終未能接受女性的身分,不如說是她不願意接受一種狹義地、物質地界定性別關係的方式。到了最終就不再存在「失守」與否的問題。寫作《雙身》的最大困難是,小說一方面建基於這個「男變女」的推進動力,另一方面卻必須不斷障礙它、延緩它到達「完成」的一刻,甚至到了最後拒絕接受「完成」的可能。完全服從於這動力,小說就會變成一個徹底的通俗劇,但過於約束它的推進,小說又會因此失去能量。我不知道現在兩者是不是處於最適當的平衡。

  《雙身》是一個充滿異質的小說。隔了一段時間重讀,參差的感覺更形突出。當中有保持距離的嘲諷,但也有沉溺傷感的抒情;有通俗劇的情節,滑稽的場面,但也有批判性的立場,沉痛的反省;有感性的、文藝的腔調,但也有理性的、思辨性的語言。這些異質性一方面是多次改寫重整的結果,也包含還未能完全駕馭題材的成分,但看來也不無多聲對話的意義。跟觀點相對地比較單一的〈安卓珍尼〉或〈少年神農〉相比,《雙身》讓我首次發現了多聲結構的好處。它當中有一種互相補償和互相制衡的機制。任何一個單元中的過度或不足,也可以在另一個單元中得到回應和調整。這樣的機制在長篇小說的規模中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發揮。多聲結構的運用在《雙身》中也許還有許多未盡完善之處,但它卻奠定了我以後寫長篇小說的方式,也同時是我觀照世界、建構世界的模式。

  《雙身》很容易被拿來跟吳爾芙的《奧蘭多》比較。當年就有評審委員認為珠玉在前,此作未能超越。我當然同意《雙身》沒法跟《奧蘭多》比,但這並不代表拙作沒有推陳出新的嘗試。我是寫完《雙身》之後才去讀《奧蘭多》的(後來也看了電影版),所以前者沒有受到後者的影響,而我也可以較為獨立地看到兩者的分別。吳爾芙的奧蘭多神奇無比,生命跨越數個世紀,中間突然由男變女,感覺卻是十分的歡快和正面。雖然不可思議,但卻順理成章,甚至早有預期,毫無過度的困難。《雙身》中的變身卻是震驚的、惶惑的、傷害性的、負面的。它以一場災禍的姿態降臨,把主角林山原的人生徹底砸碎。而為了以新身重建自己的人生,林山原經歷無數的考驗,受到無盡的折磨。而這場災禍的根源,其實不是先前說的與真知子的一夜情,而是深扎於自己的成長經歷裡,甚至是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既定條件中。當然,到了最後,林山原其實是「因禍得福」。變身讓她∕他得到非如此不能達到的自我認識和解放。不過,把身為女人的經歷寫成一場災難、惡夢或懲罰,怎樣說也有其偏頗之處,其視點歸根究柢也是從男性出發,近似於一篇男性的懺悔書。這就是《雙身》跟《奧蘭多》的根本性差異。

  也許,《雙身》更近似卡夫卡的《變形記》。那同樣是一個惡夢的實現,和想像力的實驗。對我來說,《變形記》是一切文學的基形——在想像中變成另外的東西,並嘗試說服別人真有其事。文學創作就是把設想變成實踐,把「如果」變成「事實」的一種行為。可是,跟卡夫卡不同的是,變成巨蟲的格雷哥爾.薩姆莎悲哀地、無助地死去,變成女人的林山原卻經歷了一次重生。所以無論林山原是如何地禍不單行,她最後還是因禍得福,又或者,那所謂禍本身其實就是福。我不知道,讀者會認為我是在醜化還是美化女性,但就林山原的經驗來說,身為男性肯定是個災難。災難在於,男性同時是施害者和受害者,而又對二者完全沒有自覺意識。這很可能會引起某些男性讀者的不滿。有人曾經質疑我為什麼沒有好好寫男性,和男性間的情誼。也即是說,我的小說缺乏陽性特質。我倒認為我的小說,就某方面來說,已經過於男性化。你也可以說,我筆下的女性都是男性化的女性——她們總是在思考,和戰鬥。我不認為我自身的男性因素沒有發揮作用。分別只是,我身為男性的災難意識特別強烈,而能夠把自身從災難中拯救出來的,大概只有想像的性別跨越一途。

  面對《雙身》這樣的一本寫於十五、六年前的舊作,也同時是自己很不成熟的少作,感覺是複雜的。我到今天還能欣賞當中一些果敢、坦誠、細緻的地方,但也對當中的魯莽、外露和瑣碎感到不滿。不過,只要把它的不完美,視作一次思想的準備,一場想像力的演練,一個不斷延續和演變的寫作人生的起點,我認為,這樣的一本小說,還是可以一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