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蘿拉.李普曼出版社:蓋亞出版日期:2024-07-17語言:繁體中文ISBN/ISSN:9786263841062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4頁開數:14.8 x 21 x 2.3 cm開類別:精選書展 > 國內外文學創作
蘿拉.李普曼(Laura Lippman) 生於一九五九年,曾長期於《巴爾的摩太陽報》擔任記者,後專心於小說創作。一九九七年出道至今,不但獲得推理的阿嘉莎獎、安東尼獎、愛倫坡獎、夏姆斯獎等榮譽,在文學圈備受肯定。 李普曼以記者工作為靈感,寫出曾是記者擔任主角的「黛絲探案」系列,廣受歡迎,也創作出《貝塞尼家的姊妹》、《愛麗絲與蘿妮》等單本傑作,是紐約時報排行榜常客。黛安・蓮恩、伊莉莎白・班克斯主演的電影《失蹤秘聞》即是改編自她的同名小說。 《湖中的女人》的靈感也來自於新聞工作,李普曼進入《太陽報》後得知幾乎不為人知的黑人女性謀殺案,事件當時只有非裔報紙報導,與同時期猶太女孩謀殺案受大眾矚目的狀況截然不同。這成了《湖中的女人》的靈感來源,她藉著剛加入報社、野心勃勃的主角梅迪調查事件,並刻劃出當時報業與社會的眾生相。 李普曼作品:《湖中的女人》、《Dream Girl》
張茂芸 新聞界逃兵,轉投出版業,斜槓研究生,但無論身處哪個產業領域都離不開翻譯。獲澳洲國家口譯暨筆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譯作包括《半場無戰事》、《如何聆聽爵士樂》。近期譯作為《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翻譯本書的收穫,是透過作者一窺六〇年代美國報業風貌。在緬懷新聞界前輩風骨的同時,也重溫自己束之高閣的新聞夢。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蘿拉.李普曼最新力作 娜塔莉.波曼主演,Apple TV+ 同名影集原著 活著的時候,我是克麗歐.薛伍德。 死了,我就變成「湖中的女人」。 不堪入目,支離破碎。 1966年,巴爾的摩充滿祕密,可是梅迪一無所知。 去年,她還是單純的家庭主婦;今年,她主動擺脫二十年的婚姻,決心追求夢想,實現年輕時的寫作抱負。 由於一個契機,她幫助警方找到一名被謀殺的女孩,也因此得以進入《星報》工作。同時她發現了另一個故事:一名單親、在酒吧工作的失蹤黑人女性克麗歐,她的屍體被發現在公園噴泉中。 如果克麗歐是白人,這會是頭條新聞,但如今她的神祕死亡只占據日報的小小篇幅。沒人關心這起案件——除了對未來充滿野心的梅迪,以及總是在後面冷嘲熱諷品評梅迪調查的克麗歐「鬼魂」。 梅廸調查這起無人關心的案件,並因此接觸到她生活圈以外的巴爾的摩眾生相。她還不知道有那些人將為此付出代價,也還沒意識到克麗歐與自己的相似之處⋯⋯ 蘿拉·李普曼的《湖中的女人》是一部以真實案件為基底,融合現代心理學見解,以及經典黑色懸疑風格的精彩小說。1960年代的種族、階級和性別狀況,被包裹在一個時尚且充滿懸念的故事中。深入刻畫的人物心理、對當時社會和報社編輯部的仔細描摹,不僅再現了濃烈的年代感,也展現了巴爾的摩的獨特氛圍,讓讀者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鳴。
推理評論人 冬陽 影/書評人 出前一廷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作家 李欣倫 東美文化總編輯/譯者 李靜宜 推理小說作家 林斯諺 小說家 陳雪 廣告導演/作家 盧建彰 演員 簡嫚書 香港推理小說作家 譚劍 (依筆畫排序)
「《湖中的女人》是一本特別的推理小說,以有趣的敘事手法建構出栩栩如生的六○年代眾生相,讓你既對書中命案的真相無比好奇,卻又不想太快得知──因為當你知道一切是怎麼回事時,也代表這本你希望能繼續讀下去的小說,已經步入尾聲了。」——影/書評人 出前一廷 「閱讀蘿拉・李普曼的第一本小說之後,我就不再錯過她的任何一部作品。她的細膩與感性,為推理小說帶來新的可能。」——東美文化總編輯/譯者 李靜宜 「⋯⋯這本書的特別,或可說是非凡之處,在於⋯⋯反映了當時女性所面對,在社會期待與個人理想之間的鴻溝。」——知名暢銷作家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別是本不容錯過的小說。」——《紐約時報》暢銷榜作家 安娜・昆德蘭(Anna Quindlen)
「(李普曼)透過眾多角色構成的稜鏡講述了一個古典謎團,都令人感受到民權運動時代巴爾的摩的女權主義和種族緊張局勢的影響⋯⋯《湖中的女人》令人心痛、發人省思,而且欲罷不能。」——《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 「這個故事不僅是講凶案,而凶案本身又比破案更為重要,李普曼的說故事技巧則更是畫龍點睛。將五十年前的種族主義、階級主義和性別歧視包裹在一齣時髦、迷人、充滿懸疑感的故事中。」——《科克斯書評》星級評論(Kirkus Reviews) 「引人入勝……這是一部出色的人物研究、精彩的報業小說,對六〇年代的城市生活和種族歧視進行了犀利的審視⋯⋯」——《書單》雜誌星級評論(The Book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