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佩嘉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著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雇主》、《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Raising Global Families: Parenting, Immigration, and Class in Taiwan and the US 等書,曾獲美國社會學會、中研院人文社科專書獎、科技部最具影響力專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開卷好書、金鼎獎等國內外獎項。
研究協力
劉千萍
一九九七年生,彰化鹿港人,成長於臺越跨國婚姻家庭。畢業於臺大國發所。北漂求學,恰逢新南向多元文化熱爆發,回望生命經驗中的移問,投入移民工人權倡...
-
◎ 從上帝視角,俯瞰自己在部落婦女位置上的所見、所聽、所感,成為旁觀者……
◎ 沒有抽象的理論,沒有深奧的論述,只是日常生活敘事,卻是最真實的紀錄。
部落靈性獨白、旁觀獨白、原鄉姊妹情結獨白、報導者獨白,
山海邊家族空間情感的流動,布農女子的部落漫遊與低吟……。
本書涵蓋作者在原住民族文學的得獎作品,
以及在網路社群投書的部分文章,
加上對部落現象的敘事、日常生活的觀察與體感,
以敏銳的觀察力與抽絲剝繭的態度,
對原住民社會與部落生活,提出深入的觀察與對話。
-
不只有革命才是反抗,從弱者視角重新理解日常中的抗爭
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詹姆斯.斯科特
開創抵抗研究的經典之作
其《支配與抵抗的藝術》《國家的視角》等關鍵著作的核心起點
面對懸殊的高壓霸權,革命必定流血,挑戰招致反噬,難道從屬者只能坐以待斃?
如果只期待轟轟烈烈的革命,必會錯過這些微小卻無處不在的抗爭。
無法公開反抗,那就將抵抗融入日常的點滴之中,
說閒話、假意順從、不合作和拖延偷懶、順手牽羊,或暗中破壞──這些,都是「弱者的武器」。
-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耶魯大學畢業。2001年加入《洛杉磯時報》,曾擔任北京分社社長長達七年時間。她的北韓報導為她贏得了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人權報導獎,以及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與美國外交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Diplomacy)的獎項。她為《費城探究者報》做的塞拉耶佛報導為她贏得了喬治.波克獎(George Polk Award)與羅伯特.甘迺迪獎(Robert F. Kennedy Award),並入圍普立茲獎最佳國際報導獎項。《我們最幸福》一書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和美國...
-
由於西方對非西方的經貿恐慌、移民恐懼、及隨之而來的地緣政治狂想,使其對原本用以服務西方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蓄意破壞,以阻非西方於門外。所謂全球化似已出現無以為繼的局面。本書經由審視全球化之裂解與重組,以一窺其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