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物理世界圖書
《金融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和《電訊報》
評為年度最佳科學書籍
「生命是物理學的下一個偉大前線。」—沃克(Sara Walker)
生命=物質+資訊?
回應薛丁格「生命是什麼?」的提問,
物理學家戴維斯以「資訊」觀點,尋回物質與生命之間的失落環節
量子物理學大師薛丁格在1943年間進行了一系列以「生命是什麼?」為題的演講,其中的思索刺激了DNA結構的發現,並引發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的發展。但薛丁格的關鍵問題——物理學中死氣沉沉的物質,如何出現生物的活力與秩序——如今依舊等待解答。
直到現在,我...
-
★★★★★ 2025年普立茲傳記類獎 ★★★★★
★★★★★《柯克斯評論》年度最佳好書 ★★★★★
★★★★★ 美國筆會PEN/E.O.威爾森文學科學獎 ★★★★★
● 自然史寫作罕見「雙傳記」形式●
●授權美、英、加、德、義、荷、俄、西等多國語文●
◥◣在萬物都有了名字之前,我們怎麼敢說自己理解世界◢◤
布豐與林奈對生命萬物的激情辯證,猶如特斯拉對決愛迪生
這種天才交鋒的競賽高貴浪漫,卻也危機四伏,更須傾盡一生
《萬物的名字》是一部全面性的敘事史,帶領讀者來到十八世紀生物學的誕生初始,人們試圖創造出一套可以解釋所有自然萬物與人類的體系。在這場「自然大戰」...
-
〈序章 亦友亦敵〉
這是兩位傑出物理學家的故事,講述一九四七年粉碎了他們數十年友誼的媒體論戰,也講述了科學合作與科學發現的脆弱本質。
當兩位科學家彼此對立時,他們均是諾貝爾獎得主,邁入中年,顯然過了研究生涯的巔峰期。然而,大多數國際媒體卻講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這個故事有著熟悉的敘事基調:老練的戰士頑強對抗渴望從他手中奪得獎盃的後起之秀——享譽盛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每項研究結果均為媒體所報導,相對而言,只有少數人熟悉奧地利物理學家艾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的研究工作。
當時,關注愛因斯坦研究生涯的人...
-
由生命起源開始,談到人類文化中的醫學、藝術與危機。達馬吉歐的專業素養深厚,能由細胞、神經系統、感受、情緒、記憶、意識、文化機制等不同層級的事物,嚴謹細緻的論述其共通性。閱讀過程,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再三咀嚼,重新詮釋過去所知。過去在教科書上分開呈現的單元,作者透過動態恆定的概念,提出一個整合的詮釋。這不是一本介紹科普知識的書,是用宏觀的角度,引領你重新看待生命科學的新觀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邱淑惠
作為哲學、心理學以及神經科學的「金盃」(Holy Grail),關於意識的研究自然吸引眾多研究者投入。本書作者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博士即是此一風潮的重要推手以及明...
-
黑熊在陷阱悲鳴,獼猴回不了山林,
大冠鷲飛不上天,穿山甲奄奄一息……
──────「我們的島,受傷了。」──────
臺灣首位【野生動物獸醫師】出書分享救援現場。
(全臺灣5千多名獸醫師,從事野生動物救傷者不到25人。)
//
一名野生動物獸醫師為動物請命、向人類爭命,
深耕保育的熱愛與省思:
每隻動物不僅是存活,更要活成牠們該有的樣子。
每個生命不只活著時受尊重,也應該死得有尊嚴。
//
獅子、猩猩等猛獸,她搏命照顧;為拇指大的蝙蝠「接骨」,細膩溫柔;嗷嗷待哺的小犀牛、受困陷阱的小黑熊,堅定守護……綦孟柔寫道:「身為野生動物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