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送葬協奏曲
    放棄高學歷為夢想逃家, 卻因往生者而找到指引。 林初生,成了禮儀師⋯⋯   「我兒子交給你了⋯⋯」   一具腐爛遺體,老父眼中的不捨、遺憾,   初生剛入殯葬業便恍然,死亡無從預測。   「墓地要旺兄弟,其他隨便。」   紛雜的利益、家庭關係,即使人已不在,也無法切斷。   「為什麼你不懂,我不想治療了。」   餘生終點前,將逝之人的覺悟與選擇,能否被理解?   「為什麼找不到我兒子的遺體!」   衣冠葬、招魂幡,喚回亡靈,似乎也拉近兩顆相悖的心……   生命在葬禮謝幕,百態人生在靈前縮影。   龍角吹響、牽亡歌陣再現,...
  • 日闇之詩
    曾耀慶 Yao-Ching Tseng   1989年生於高雄,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以繪畫與文字作為自身的鏡像身體,重視作品生成過程中的身體感與隨機性,盡力以各種可能的姿態與運動方式描述並形塑自己,以及所接觸的世界。期許自己使作品的形式亦構成內容本身,而不止於容器的功能性。著有《漫畫的女兒》、《縫裡嬉戲》、《玦:孿生》、《說故事遊戲》等漫畫。 斐德希克・德波米(Frédéric Debomy)   1975年生於法國巴黎近郊。2001年,他發起名為「緬甸,恐懼是一種習慣」的計畫,包括出版書籍、舉辦展覽、組織活動(紀錄片放映、電視報導、辯論)。多年來,他曾統籌France...
  • 玦:孿生
    曾耀慶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2012年開始漫畫創作。現為專職漫畫創作者。   在繪畫中滿足自己對畫圖及說故事的深層欲求,並嘗試藉此緩解存在刺痛感,將其視為生存理由的補足。用圖像說故事,對我而言,就是場從真實逃逸的遊戲。在創作遊戲的過程中,轉而再去面對真實的自我及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我的個人創作專注於探索並描繪自身精神內部,並且由此深處出發,展現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折射而成的外界風景,常以夢境、劇場、鏡像世界,與對價值、性別、情慾的多元性的解構置換作為主題。同時,在媒材、作畫方式與風格等方面持續探索,試圖以更貼切的表現形式呈現每一...
  • 說故事遊戲
    曾耀慶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2012年開始漫畫創作。現為專職漫畫創作者。   在繪畫中滿足自己對畫圖及說故事的深層欲求,並嘗試藉此緩解存在刺痛感,將其視為生存理由的補足。用圖像說故事,對我而言,就是場從真實逃逸的遊戲。在創作遊戲的過程中,轉而再去面對真實的自我及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我的個人創作專注於探索並描繪自身精神內部,並且由此深處出發,展現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折射而成的外界風景,常以夢境、劇場、鏡像世界,與對價值、性別、情慾的多元性的解構置換作為主題。同時,在媒材、作畫方式與風格等方面持續探索,試圖以更貼切的表現形式呈現每一...
  • 幸福調味料
    蛋餅、茶葉蛋、手工醬油-- 我們身邊的故事,在地食材,感動上菜! 酸甜苦辣鹹。 人生的滋味,就像調味料。 不管在過程中嚐到了什麼,事後回味起來,都是一種幸福感。   一種調味,一段人生滋味。   金盆洗手改賣蛋餅的黑道兄弟、暗戀麵攤老板娘一輩子的退休商人、固守傳統老店的老人、充滿理想的孫子……   消逝的微光中,一道道小吃,留住了往日回憶。柑仔店、老時光、懷舊人情味。屬於新舊台灣的溫馨故事,草根式的風土人情,透過漫畫中形形色色的角色故事、庶民小吃,不論是酸甜苦鹹,都帶領我們一同重溫那似曾相識,潛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幸福感。 本書特色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