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闇櫃知識論
    《闇櫃知識論》書名的關鍵詞「闇櫃」,是同志隱匿性傾向的比喻,其反義詞「出櫃」則意指同志主動或被動公開其性傾向。闇櫃可入可出,顯示同性情慾在一般社會的地位既邊緣又核心、既私密又公開,可謂公開的秘密。在美國同志出櫃始於1969 年六月的石牆暴動, 這同志運動破天荒的能量,再度激發社會大眾對這個公開秘密的興趣,樂於消費有關同志議題的評論,尤其是八卦。然而非同志或未出櫃同志評議或消費這個公開的秘密時,態度往往流於偏頗,不自覺地參與闇櫃這「二十世紀同志迫害的決定性結構」(《闇櫃》109)。這是因為幾百年來西方對同性戀的知識論已形成恐同氛圍,滲透進意識型態,並透過司法、立法、教育、醫學等體制處罰同性戀者。...
  • 囍事台灣
    陳柔縉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記者、作家、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主要著作有《總統是我家親戚》(1994)、《總統的親戚》(1999)、《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2006,榮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2009,獲頒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2011)、《舊日時光》(2012)、《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2013)、《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2015)、《一個木匠和他...
  • 菁英媽媽想上班:美國頂尖名校女性重返職場的特權與矛盾
    名校畢業、事業有成的女性,為何選擇辭職回家帶小孩? 當她們想要重返職場時,是否可以回到當年的頂尖工作?   ▌上流階級的矛盾   將女兒培養到就讀常春藤名校   最後她還是重蹈相同的艱難路   ——犧牲自己的職涯,當個支持子女與丈夫的家庭主婦   本書描寫的是中上階級女性在家庭與工作間拉扯的故事,她們畢業自哈佛、史丹佛、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名校,在一流公司擔任醫師、律師、會計師、高階主管、科學家。   她們的人生直到辭職前都是勝利組:不是已經衝破玻璃天花板,就是快衝過去了,像她們這樣事業有成、具備優勢的女性,理當走上一流母校為她們規劃好的路,成為所在領域的領...
  • 女族記事
    利格拉樂.阿[女烏](Liglav A-wu) 漢名高振蕙,既是排灣族也是外省二代,數十年來始終在身分認同的河流裡跌跌撞撞,流離在父系與母系的家族故事中,著有《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Mulidan:部落手札》、《祖靈遺忘的孩子》等散文集,以及《故事地圖》兒童繪本,編有《1997原住民文化手曆》。近年來投入「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的拍攝工作,完成共15位原住民族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實紀錄片。另外也開始著手小說創作,2024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女族記事》(晨星)。
  •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那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痛苦是無法迴避的。   或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榮格   希望趨吉避凶、離苦得樂乃人之常情,所有以「治療」為名的工作也不外乎是為了減除人類的痛苦,但現實卻是,苦痛無所不在、難以迴避,直面痛苦是我們人生的永恆課題。   以深度心理學為長的科貝特,透過本書從方方面面檢視受苦經驗,引我們洞見其中深刻的轉化意義。科貝特認為,每個人的受苦經驗都是獨特的,因此梳理苦痛的意義非常重要──有些痛苦可以緩解、有些需要撫慰,但有些需要臣服、接受命運,甚至有時候還須享受痛苦。科貝特呼籲,我們不能只單薄地以負面眼光看待痛苦,僅視之為要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