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俗女日常 (作者親簽版)
      李屏瑤(作家)   柯裕棻(作家)   黃麗群(作家)   盧慧心(作家)   謝盈萱(演員)   嚴藝文(導演)   文壇、影視界 齊聲推薦 「先有前行,才有回頭的看見。就好像我學過外文,才愛上中文;講好台北的國語,才能講台南的台語;決絕排拒過人間,才養出寬和納受人間。關於追獵,我只好懷抱盼望,繼續在生活裡琢磨所有可對人言的細瑣,等待每一次在不可對人言的視界裡,依稀照見那頭言語道斷的豹。」 ──江鵝 兒時得過一只萬花筒,看似平凡無奇的事物都可以翻轉出美麗的圖像。閱讀江鵝文字時我總想到萬花筒,清晰洞見萬事萬物,理解那些疙瘩磕碰,又能維持妥貼不灼人的...
  • 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這本書企圖回答一個核心問題:「親密關係是否逐漸成為現代人私生活的基本特徵」。為了回答這個問題,Jamieson首先澄清親密關係的本質,梳理親密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可能展現,並藉著回顧現有的研究證據,批判目前的主流理論與想像的謬誤,以確定她最後的答案。 Jamieson所討論的親密關係,強調「藉由交談、聆聽、分享想法、顯露感情,而維持一種深切的認識與了解」(第七章)。這種形式的親密關係,強調在互動過程中揭露自我,表達自已的情緒與感情,進而建立起情緒上的親近、平等與承諾。Jamieson從大眾閱讀的浪漫小說、口耳相傳的故事,以及社會評論家的敘述中,發現揭露式的親密關係,被說成是...
  • 美國家事法
  • 真相與修復:創傷倖存者如何想像正義?
    第四章 承認(節錄) 證明清白 倖存者希望她們的社群能夠做出多種補償行動,從危機中的即時幫助與支持(就像里維拉當年要求的),到防止暴力的廣義教育計畫都包括在內。然而在任何形式的行動之前,倖存者希望得到道德上的平反。她們希望旁觀者表達立場,認可有人做出不公之事,而且毫不含糊地譴責罪行。在面對常見的偏見,也就是把發生在受害者身上的任何事都歸咎於她本人的時候,她們想要得到社群的保證:她們不該被虐待。她們希望能將那份羞恥的重擔從她們肩頭移到加害者的肩膀上,重擔該屬於他們。這是我的訪談中所出現的共識。我的談話對象都敏銳地覺察到,罪行是刻意要破壞她們的名譽,並且孤立她們;因此,她們尋求恢復自己...
  • 彼岸的川婆
    李昂   台灣鹿港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曾任教文化大學多年。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盛讚李昂是他心目中「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最重要的兩位(華人)女作家之一。」   作品面相廣遠,涵蓋性別、國族、政治、飲食以及神靈鬼怪。被譽為華人女性主義先驅。   無論探索的是飲食男女,性暴力,女性情慾,生死輪迴,或者政治壓迫,歷史記憶,創傷,和演變,總是不斷地勇敢創新突破。   專注寫台灣人的故事反映出普遍的人性與價值,在世界文壇上佔一席獨特位置。   作品在國際間受到好評,曾由美國《紐約時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