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擊阿富汗人民生活的隱秘,擅長讓人物自己述說,講述在新聞報導中看不到的他們的真實故事。」——英國《泰晤士報》
「精彩絕倫的描繪……塞厄斯塔對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著迷,她的好奇心加上敏銳的觀察使得本書每一頁都引人入勝。」——英國《獨立報》
「非同凡響……筆觸誠實公正而富於智慧。」——英國《星期日電訊報》
「引人入勝……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人們在最殘暴的環境下如何苦苦掙扎。」——英國《每日電訊報》
「對於阿富汗人的家庭生活,塞厄斯塔是一個敏銳而富於感情色彩的觀察者……《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讀上去像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具有報導體色彩的小說……從嚴格意義上的...
-
拉拔孩子長大,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近年來,我們在媒體上看到許多有關「階級世襲」、「一個臺灣、兩個世界」的報導。雖然有些標題過於聳動、缺乏實證支持(如「M型社會」),但臺灣的貧富差距確實日益擴大,「黑手變頭家」、「三級貧戶變總統」等流動傳奇,似乎已成過眼雲煙。崇尚拓荒精神的美國,在金融海嘯、經濟衰退的衝擊下,「美國夢」也逐漸幻滅。不論在臺灣或美國,社會階級涉及的不僅是收入與財富的分配不均,也造成下一代在生存機會與社會流動上的不平等。
本書作者普特南(Robert Putnam)是哈佛甘迺迪學院的政治學者,他曾經是美...
-
葉曼丰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大學電影與媒體研究系副教授,著有本書外,另合編有《American and Chinese-Language Cinemas: Examining Cultural Flows》(2015)與 《The Cold War and Asian Cinemas》(2019)。
-
推薦序
在黑暗的盡頭,是否終能看見光亮?
蔡慶樺
法蘭克福大學有個傳統,該校之創立來自市民捐款,因此也將自己定位為不只是高等教研機構,還是屬於全體市民的大學。多年來該校與市政府合辦「市民大學」系列講座,邀請多位學者及作家對全民演講。我參加過幾年主題為「我們如何成為我們所是」(Wie wir wurden, wer wir sind)的系列講座,講者介紹影響德國社會及文化的重要人物之生平與思想,如何影響德國人成為今日的樣子,包括抗議歌手、參與「德國之秋」的左翼恐怖分子、學運領袖、文學家、電影導演、藝術家、學者、服裝設計師,甚至情趣用品商店創辦者等。
讀這本德國知名...
-
安卓珍尼,一隻雌雄同體的斑尾毛蜥,是一個不存在的物種進化史;也是一次在文學長河的演化史中,極其珍貴的基因突變。
逾越小說該有的本分,牠是一則偽裝成小說體的生物筆記。
超出小說原來的界線,「安卓珍尼」教會我們,小說不止是小說,小說是神啟的創世紀,萬古渾沌後的一次大爆炸,開天闢地,日月流轉,億萬顆星辰熠熠發亮,塵埃落定,各安其位。
小說是女媧塑人,倉頡造字,天工開物。
小說是宇宙論、神話學、知識論。
安卓珍尼,董啟章百科全書式風格的開端,辭典小說的原型,一位秀異小說家的物種源始,最初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