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評推薦
西方文化長久歌頌男性之間的兄弟情義,卻忽略、輕視女性情誼。此書從浩瀚史料中挖掘出女性友誼的多樣性以及彼此的深情、信任和互相依賴。今天女性已經走出了廚房,與男性並肩參與公領域的各行各業,她們的女性化表達方式必將改造身旁男性的情感模式和價值觀,塑造有情有義、人人平等的社會文化。——顧燕翎(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創始研究員、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的兩位作者瑪莉蓮.亞隆、德雷莎.布朗挑戰通史寫作的宏觀架構,兼以如長鏡頭運鏡手法般來呈現西方過往今來女性友誼的私密性和其寬廣的生命意涵,包含慷慨包容他人的想像與實踐。——秦曼儀(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
值得珍視的異質性
撰文╲徐志雲
(精神科專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前理事長)
每次當我推薦個案到熱線的網站尋找跨性別相關資訊時,個案常常會問我:這個協會不是叫「同志」諮詢熱線嗎?也會有跨性別的資源嗎?
這時我就得解釋:當代「同志」的定義範圍早就不只是同性戀了,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服務的族群涵蓋LGBTQ +,還有更多不同樣貌的多元性別者,更重要的是,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關注跨性別議題的時間也已經有二十年了。
從早期跨性別義工的參與、成立跨性別工作團隊,到正式成立跨性別小組,辦理各種聚會、講座、工作坊、家庭晤談、支持團體,乃至二○一九年主辦...
-
殷寶寧
生於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
現職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專長領域包含文化資產與博物館、建築與文化研究、性別研究等。
曾任職於教育部,參與921震災校園重建工作;曾任職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副總臺長、真理大學,並陸續於淡江大學建築技術學系、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等教學單位擔任兼任師資。
近年出版專書包含:《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知識展示重...
-
小康之家
小學時候要繳交的家庭經濟情況有五個選擇:富裕、小康、普通、清寒、貧窮。我一開始勾了「普通」。母親看了一眼,要我擦掉重寫,說一定要勾小康。我抵抗了一陣,但以往總是會採納我意見的母親,對此事異常堅持,彷彿碰觸到了她的某種底線。
「一定要勾小康。」她說。
那時候的我,即使尚無法精確衡量自己家庭在全體社會當中的富裕程度,也能從切身發生的一二事察覺端倪─ 我和弟直到上大學之前,都沒有自己的房間;家中地板沒有錢鋪磁磚;我的零用錢是「半年」十塊錢。小學三年級時,母親幫我和弟各買了一個防塵蟎枕頭,單價一千八,父親知道後徹底暴怒,痛斥母親奢侈浪費。他咆哮的聲音兩條街外都...
-
訪談及參與觀察(田野)研究者的一盞指路燈
姜以琳/上海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
作為Annette的指導學生,聽聞Listening to People翻譯成中文,心情真是無比雀躍。聚焦在質化研究方法的書籍不但少,更鮮有學者對質化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詳細描述並提供確切的實證建議。Listening to People不僅運用多位學者的實際經驗作為範例,甚至含括研究正式展開前的構思期到分析寫作的結案期,以溫柔的口氣,鉅細靡遺、娓娓道來各階段的注意事項。這是一本研究方法的經典文獻,裡面的內容更可望成為訪談及參與觀察(田野)研究者的一盞指路燈。
教學現場中,時常聽到學生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