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伊蒂特‧伊娃‧伊格博士 Dr. Edith Eva Eger   在匈牙利出生、成長的猶太人,也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   如今,已九十高齡的伊格博士在美國加州拉荷雅開設了一間心理診所,並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除了定期到全美各地及海外演講外,也擔任美國陸軍與海軍在抗壓性訓練和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方面的顧問。她曾上過許多電視節目,包括CNN和歐普拉脫口秀,她也是荷蘭國家電視台大屠殺紀錄片的主要受訪對象。   伊格博士在1972年獲選為年度最佳心理系教師,1987年獲頒艾爾帕索年度女性獎,並於1992年榮獲加州參議院人道精神獎,是當...
  • 女歸成神:性別與宗族/親、族群之間的多重交織
      在地性別啟動的是地域社會裡意義系統的性別配置與秩序,規範行動者在多重結構交織下作為性別主體。在地社會的父系繼嗣文化與多重結構交互作用,從私領域到公領域影響深遠,包括場域文化、社會慣習、社會互動等,形成在地「實在」的性別體制。本書從性別研究途徑,探討客家族群聚居的桃竹苗與閩南族群為主的金門,在此一宗親文化盛行區內,宗族╱親作為父系繼嗣體制典型的代表組織,運作機制中的性別配置與秩序所形構成的支配從屬結構關係,如何規範不同性別的社會行動與如何影響在地性別結構文化。   本書嘗試把貫穿「公領域」「私領域」之間的結構軸線拉出,先討論宗族場域內的性別關係,進一步指出宗親政治在地性的性別化,呈現父...
  • 想回家的病:書法散文集
    新版後記   回報塔台:現在的時間是西元2021年2月。武漢肺炎爆發後,疫情持續的第二年。自2007年第一代智慧型手機出現,漸漸人們幾乎不再購買實體書的第N年。台灣島上禁絕了非商務事由的出國旅行,歐洲鎖國,人們口罩、消毒酒精不離身,政府呼籲拒群聚。個人型的單位成為指標,個人宅晶片因此身價爆漲,科技類股大發牛市,大量的資金投入股市,在全球瘟疫漫延此時,台灣經濟逆襲上揚。   這一切都不是未來小說,是實際發生在2020—2021年間,地球上的事。   *   《想回家的病》寫於2007—2010年,原載於中華日報副刊專欄,寫作的初衷是想要用書寫的方式,找回童年時光家人一起生...
  • 幫我換藥
    推薦序 我喝光了妳寫給貓的詩液 鍾文音   《為我換藥》,讀詩集名頓時會心一笑,這簡直是我的生活寫照啊,經常為母親清創傷口,為母換藥。也瞬間響起瓶中美人普拉斯〈拉薩路夫人〉:人們付費,來親眼目睹我的傷疤/人們付費/來親耳聆聽我的心跳──)   「很抱歉我不懂詩」,馬尼尼為這句詩彷彿是我寫這篇推薦序的註腳。但我書讀得還算多,而且曾多次為詩人行旅他們的遠方:艾蜜莉・狄金生、席薇亞・普拉斯、安・薩克斯頓、普希金、羅伯佛洛斯特等。   我尋覓蹤影的詩人都在雪國,雪的聲音冷冽著他們的詩性。與神對話,與孤獨說情,在絕望中撿拾雪、冰、霜、枯...
  • 女子山海
    推薦序1 給你一個群山環繞的擁抱 楊士毅(剪紙藝術家、導演)   如果你喜歡旅行,就用力地對自己的生命提問吧!   每當你提問,只要願意去尋找答案,必然會擁有一趟豐富的旅程。因為「尋找」是一連串移動的過程,只要移動,必然有風景。   就如同我的朋友,卉君與崇鳳。她們的旅程從不同的地方出發,但都是來自成長時,不論是課業、家庭或感情,那些你我心裡都有過的糾結、束縛與苦悶中的同一個提問:自由在哪裡?   她們本能地走進充滿自由氣息與療癒能量的大自然裡。有趣的是,在高雄港都成長的崇鳳奔向山林,在埔里山城長大的卉君卻投向海洋,她們在戲劇般地交換了彼此成長的地景去旅行,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