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血之祕史: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與謀殺故事
    ★入圍《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決賽 ★2011年《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最佳圖書 ★2011年《西雅圖時報》最佳圖書 ★《科學人雜誌》圖書俱樂部每月選書 ★「歷史圖書俱樂部」每月選書 ★「每月好書俱樂部」選書   英、法兩國為了爭奪科學主導權而進行決鬥!   透過各種實驗,經歷各種的失敗與不公,人命的犧牲,竭力找出血液的奧祕。   讓-巴蒂斯特.德尼被視為一個最危險的悖德者。一六六七年的某個冷冽冬日裡,他完成了史上第一次把動物的血輸到人體的實驗,此舉震驚了整個科學界。安端.莫華,他曾經是侯爵夫人的僕從,總是舉止得體。而如今精神失常,被抓到手術台上,成為德ì...
  •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
    ◆◆◆ 我很抱歉,無法成為你想要的那個女兒! ◆◆◆   ◎我是那個不該被生下來的女兒……                    從小她就受到指控,是那個害母親受盡痛苦才來到這個世界的女兒;也是那個不懂得帶來快樂,總是把母親惹哭的女兒。如此的怪罪反覆出現,任憑她如何努力成為母親想要的女兒,卻始終得不到母親的愛。於是她漸漸相信,自己的誕生是一種罪惡。   ◎我是那個把母親送上絕路的女兒……                   面對已成死結的母女關係,她決定離家去到哥本哈根,但遙遠的距離卻無法為母女關係增添美感,反而在母親被診斷出乳腺癌時,兩人化膿多時的關係潰爛見骨──因為母親直指...
  • 弄泡泡的人
    煉字成金,召喚愛戀與愛戀過後的那些魔幻時刻, 以及,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愛之虛華。   也寫得一手好詩的陳柏煜,並不喜歡其作品被形容為「詩化的散文」,他認為毋寧更為接近是「用詩的頭腦來寫的散文」。於是文中敘事的非線性發展,或者有意無意的主旨曖昧,都在優美精準的語言進行下呈現詩般的質地和意象。整本書被關於布朗的回憶所貫穿,常以第一人稱出現的尼克╱「我」,充滿愛戀地凝視著回憶中的布朗,那回望中卻穿插著其他的三角或多角關係,然而作者也不認為這是可能會常被辨識為「confessional writing」的懺情式書寫,而比較接近是一場「還原凝視」的寫作。   當戀人中的一方是...
  • 生之奧義
    面對生態與人類的感受性危機 找回與萬物共存的能力   「人類的生活方式,只有與我們周遭的動物、植物、細菌、生態系所擁有的成千上萬種其他生活方式交織在一起時,才有意義。」──巴諦斯特.莫席左   ⊱§§ 法國哲學新聲‧詩意自然書寫‧哲思深刻動人 §§⊰   ⊱§§ 六篇文論,引領讀者重新找回對世間萬物的同情共感 §§⊰   法國新生代哲學家巴諦斯特.莫席左(Baptiste Morizot)曾在一次追蹤北非候鳥的行程中,撞見一隊老車愛好者途經山谷,在大自然中停駐自拍。然而,他們只關注眼前的老車,對正在他們頭頂上進行的這場地中海最熱鬧、最國際化、最多彩多姿的動物...
  • 每天都在膨脹
      鯨向海詩集#6   每一個平常人   在最初   都曾是被喜歡過   被殷切期盼   不平凡的孩子   有一種平常人,把詩看得很平常,不需要詩歌節或文學獎。環保地認為所謂詩意,不一定寫下來讓別人知曉;像是明白自己不是名模也不是小鮮肉,羞於在網路上炫耀展示。   他們固然無明顯的「肌肉」(諸如武器,權力或者財富還是外貌等等),在物質上也許是弱勢的,困窘的——卻不乏堅強顯赫的靈魂。縱使練不出主流肌肉,有什麼卻不斷膨脹,默默對抗小確幸:「對不起我不是故意這麼大的,請原諒……」。   當生活如詩一樣,什麼都沒說,只持續將我們磨損……這本詩集是要獻給一種平常人,蜷曲於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