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譯序
作者序
第一部分(預備部分):性的複雜性
緒論
第一章 「雄性」與「雌性」
第二章 雄性原生質與雌性原生質
第三章 性吸引力的規律
第四章 同性戀與男色
第五章 性格學與體型學
第六章 解放了的女人
第二部分(主要部分):性的類型
第一章 男人和女人
第二章 男女的性欲
第三章 男女的意識
第四章 才能與天才
第五章 才能與記憶
第六章 記憶、邏輯與倫理
第七章 邏輯、倫理與自我
第八章 「我」的問題與天才
第九章 兩性的心理
第十章 母性與賣淫
第十一章 愛欲與審美
第十二章 女人的天性及女人在宇宙中...
-
作者簡介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地利籍猶太人,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心理學家,後世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一八五六年生於捷克,後舉家遷居至奧地利,一八七三年於維也納大學就讀醫學系,一九三八年因遭納粹迫害而遷居英國,一九三九年過世於倫敦。
佛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尤其是關於夢、潛意識、人格發展、精神疾病、心理治療等觀點,對心理學、醫學、哲學、社會學、藝術、文學評論等領域均影響深遠。
-
風吹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一條坡面起伏的小路上,我聽見外婆的聲音穿越了溫暖的風,那一年我九歲、或十二歲半,或是二十一歲。
「天知道如果她沒救下那頭牛,我們家會變成怎樣。」
這些年來,外婆多次向我這個入迷的單人聽眾講這個故事,也私下說給家族中的其他女性聽。她的黑眼睛透過特大號的男用鏡框看著我,眼裡帶著鍾愛——這種眼鏡是她的健保方案所提供的眼鏡中最便宜的一種。她不需要粉墨登場或樂隊奏樂,美國工匠式平房的紅磚門廊就是她的舞台。她坐在金屬邊框的躺椅上,躺椅的靠枕換過很多次,形狀和圖案如今已不再相配。她的皮膚有著蜂蜜的光澤,柔軟多褶如同縐紗...
-
本以為日常種種挫折帶來的痛苦,與伴隨私人祕密而無法傾訴的壓力,能藉由表演課得到釋放,誰知道那竟是開啟深淵之門的聚會,一旦開始演出,就永無下戲之日。起初,那無機的分鏡、情緒降至最低的表情演出和靈巧的對話節奏令我感到平靜,還產生一種想隨著書中「課程」的指導,進行演技練習的玩興,沒想到最後竟能開展成如此縝密的驚悚情節……當代社會看似致力打造和諧、緊密又友善的生存環境,其實在那其中人人反而都脆弱得不堪一擊。讀後充滿省思,同時也打從心底畏懼了起來。強力推薦給喜愛心理恐怖的讀者們。
──Mangasick│Mangasick漫畫私倉
當集體表演變成集體的清醒夢,究竟日常就是一場表演...
-
為什麼要寫一本關於多重關係和依附的書?
在西方社會的戀愛觀之中,充斥著許多會壓抑非傳統感情的預設與限制,許多人都深受其害。隨著「浪漫愛」的版圖不斷擴張,單偶其實已不再是唯一可行的關係形式,社會觀念、思考愛情與伴侶關係的心理學模型也全都需要更新,才可能納入超越單偶典範的關係結構。
我認為,心理學界的依附理論可以帶給我們一個重要,甚至可說是革命性的框架,能協助我們理解人類與他人建立安全關係的生物與心理必要性;依附理論也可以讓我們知道,依附斷裂會帶來哪些重大挑戰,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給予、提供伴侶的愛。過往研究已經反覆證明,釐清自己的依附類型,並藉此和伴侶一起往安全依附前進,是建立幸福、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