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愛的認識論:民國時期社會主義視野的同性愛論述
本章主要是考察民國時期圍繞在「同性愛」並涉及婚姻家庭、政治經濟、社會國家,甚至是人類世界及宇宙的性/別論述。進一步分析當時受社會主義(Socialism)思潮影響的知識青年,如何思考性/親密關係議題與提出以友愛為基礎的社會連帶想像,並聚焦探討這些青年在不同社會主義脈絡中的性/別論述,回到歷史語境且分析他們如何將同性愛視為一種具有革新動能的社會力量,或一種導向更為自由與平等的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之實踐。他們在社會主義視野裡所設想的關於同性戀的「愛的認識論」——我稱之為「愛的關係模式」——把民國時期來自翻譯、議論、報導和文學創作等等的同性...
-
作者簡介
伊利亞金・奇斯列夫Elyakim Kislev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目前於希伯來大學擔任教職,專長為少數族群、社會政策及單身研究。
-
「在憂鬱症蔓延的時代,我想找回勇敢悲傷的權利」
2007年美國出版協會最佳心理學書籍
回顧二十世紀憂鬱症發展的重要反思之作
精神科醫師許欣偉、吳佳璇專業推薦
憂鬱症是當代最多人接受治療的精神疾病,每年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受到此疾病的困擾,四分之一的人都曾在某個人生階段受它折磨。各界人士大聲疾呼,憂鬱症已經是導致世人失能的主要原因,各地的學校與診所都在設法找出患者,急著從少數幾樣症狀進行診斷,希望及早發現憂鬱症,避免發展成更嚴重的狀況。
本書兩位作者認為,憂鬱症確實存在,也會嚴重到需要醫療介入,但從盛行的精神醫學觀念來看,許多正常的悲傷感受都被歸類為異常的經驗。
198...
-
假設演化後的能力都有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擾人的情緒會留下來呢?
一心想成為歷史學家的強納森・羅騰伯格,在念博士班那一年,遭受憂鬱侵擾,連出門買東西都無法集中注意力。為了認識這個疾病、找回人生,強納森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最後成為憂鬱症研究學者。
就心理功能上來看,憂鬱心情對人的生存幫助有二:第一是停止錯誤嘗試,讓當事人休養生息;其次是串連人際網絡,讓親族好友前來安慰當事人。不過,有助於生存的低落情緒怎麼會變成病呢?第一,過去只有天災野獸,威脅很明顯,所以人的憂鬱很單純。但隨著社會結構、文化、科技變得複雜,不確定的訊息變多,人感覺威脅變多,於是更容...
-
人人都是博物學家!
將個人的觀察記錄下來,透過彙整,讓資料具有可溝通性,創造更高一層的知識。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大利,新增台灣公民科學團體名錄,以接地氣
作者離開城市裡的生活圈,回到鄉間,在附近的山野裡有著她和家人珍貴的回憶。因為一次意外,她帶領科學家前去住家後方蝙蝠的住所,開啟了參與「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的契機。十二篇散文,十二段居民與社區環境調查的故事。故事裡,有九一一事件中失去丈夫的太太,有金融海嘯失去工作的IBM高階人士、有對一草一木充滿好奇的中學生、還有執著「紀錄」這件事的科學家。
不論是主持公民科學計畫的科學家,或是熱心投入自然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