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麗華 Li-Hua CHIANG
臺灣高雄人。
法國巴黎Icart-Photo高等專業攝影學院畢業,法國國立高級工業設計學院(Ensci)多媒體碩士,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造形藝術系博士(Ph.D.)。
執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所),學術專業為藝術理論、影像藝術與文化研究,創作專業為攝影、錄像以及應用數位媒材創作。
呂筱渝 Hsiao-Yu LU
臺灣臺北人。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造形藝術系碩士、學士,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婦女暨性別研究所博士(Ph.D.)。
學術專長為性別研究、法國女性主義、藝術理論。
-
散文集《遙遠的身體》以田園畫般細膩的筆觸,記錄作者陳怡如在家族女性長輩的歷史中探尋自我的對話。從阿媽、外婆、母親,到自己,女性的身體如海如河,隨著時光奔騰不息。陳怡如選擇移居宜蘭,她筆下的日常嫻靜自適,充滿著土地的氣息,為蘭陽土地文學描繪出屬於當代女性的樣貌。
-
柯映安
臺大歷史系,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獲2018年「拍台北」電影劇本首獎,並為公視新創電影《無法辯護》共同編劇,2018年啟明出版社「第一屆特別出版計畫」入圍。文字與影像都好玩喜歡。希望將每一個故事都說好,寫出其中的人性有光。
最近買了Switch,人生中第一次擁有掌機,非常興奮。
鏡文學作者專頁|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writer/80807
-
前言
我將試著談論藤子.F.不二雄老師在《哆啦A夢》這部作品中投入的「思想」與其意義。
無須多言,藤子.F老師是一位將娛樂讀者這件單純的事情視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漫畫家。據傳他離世時,也是在創作漫畫的過程中俯伏在自家中的書桌上。
藤子.F老師從少年時代就將「漫畫之神」手塚治虫視為導師,熱烈地崇拜著他。他曾說「手塚治虫這個人是到死為止都與讀者同行的漫畫家」,而那就是「我從手塚治虫身上學到最重要的教誨」(哆啦A夢工作室編,《藤子.F.不二雄的發想術》,第一四四頁)」。
不過,漫畫「精彩有趣」和「有思想性」這兩點並不衝突。覺得看漫畫不用思考什麼困難的議題, ...
-
電影的暈眩:希區考克-維爾托夫與回返
思考動態影像藝術,首先意味著思考兩個運動之間的關係:電影影像專屬的視覺推進,以及更廣義的敘事藝術所特有的表面開展與消失兩者的過程。在西方傳統中,上述第二種情形受到亞里斯多德式邏輯中的顛覆性所支配。這使得情節成為一連串似乎具有某種意義的行動,並導致某種結局。只是這一連串情節會走向一個讓預期落空的點:因果關係會產生一個看似完全不同於進展的效果;已知變成無知,無知變成有所知,成功轉變為災難,或是不幸轉變為至福。動態影像的視覺推進,如何能與揭示表面真相的邏輯相結合?我想表明,這兩個運動看似完美的配合中,包含著一個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