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推薦
東年以多元的聲音打破刻板想像,讓同為政治受難者遺孤的林志鴻童年玩伴,對二二八事件及父母輩行為產生不同解讀。
命運共同體下的同代人如何緊密地係屬一起?如何面對共同的未來?是相濡以沫的療傷?船過水無痕的海員智慧?抑或是「應該以童年治療自己的一生,不是以一生治療自己的童年」的自我告誡?——蕭義玲(中正大學教授)
海洋既是前往世界的路徑,同時也成了世界的一部分。林志鴻沒有在海洋沉沒,反而被海洋收容,在海的彼岸獲得另一個家,另一種生命,另一個名字,得到了另一種救贖。返鄉的林志鴻已經不是(或不只是)台灣人了。
返鄉之行,返回的不只是地理的故鄉,記憶的故鄉,更是某種...
-
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
1903年 2月21日生於勒阿弗爾,1976年10月25日卒於巴黎,法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烏力波 (Oulipo) 潛在文學工坊創始人之一。
格諾早期曾加入超現實主義團體,1929年與布列東分道揚鑣後,開始將哲學思辨和文字遊戲,融入帶有自傳性色彩的創作中。他於193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絆腳草》(Le Chiendent),深受一群藝文界朋友的讚賞,因而獲頒第一屆雙叟文學獎。螺旋狀的精密敘事結構,意料之外的偶遇和謎團,樹立了他難以歸類的作品特色之一。同一時期,格諾醉心研究被遺忘的「文學...
-
★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人文社科類推介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入圍
★國家文官學院110年度公務人員推薦延伸閱讀書目
故事從島嶼之南的屏東縣滿州鄉開始——
一個原漢混雜、族群界線曖昧難辨的平地原住民鄉。
五位平埔原住民青年從此踏上一段尋找被奪去的名字的旅程……。
這是一群被時代噤聲的族群,連名字都是統治政權所賜予的。從清領時期的「熟番」、日治時期的「熟蕃」、「平埔族」,到了國民政府時期,連名字最終都失去了,僅在歷史資料中留下簡短的「漢化殆盡」,一筆帶過族群數百年的興衰命運。似乎族群的賡續與亡佚,可以任由國家機器來裁奪,無須來龍去脈的交代...
-
《闇櫃知識論》書名的關鍵詞「闇櫃」,是同志隱匿性傾向的比喻,其反義詞「出櫃」則意指同志主動或被動公開其性傾向。闇櫃可入可出,顯示同性情慾在一般社會的地位既邊緣又核心、既私密又公開,可謂公開的秘密。在美國同志出櫃始於1969 年六月的石牆暴動, 這同志運動破天荒的能量,再度激發社會大眾對這個公開秘密的興趣,樂於消費有關同志議題的評論,尤其是八卦。然而非同志或未出櫃同志評議或消費這個公開的秘密時,態度往往流於偏頗,不自覺地參與闇櫃這「二十世紀同志迫害的決定性結構」(《闇櫃》109)。這是因為幾百年來西方對同性戀的知識論已形成恐同氛圍,滲透進意識型態,並透過司法、立法、教育、醫學等體制處罰同性戀者。...
-
陳柔縉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記者、作家、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主要著作有《總統是我家親戚》(1994)、《總統的親戚》(1999)、《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2006,榮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2009,獲頒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2011)、《舊日時光》(2012)、《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2013)、《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2015)、《一個木匠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