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課綱中的世界史:從全球化、文化交流到現代性的反思,縱觀世界的形成與展望

作者:吳翎君, 翁嘉聲, 張學明, 花亦芬, 陳正國, 萬毓澤, 黃文齡, 林長寬, 賴惠敏, 陳思仁, 劉文彬, 林志宏, 魏楚陽, 湯志傑, 巨克毅, 張小虹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1-05-2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570533255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672頁
開數:17 x 23 x 4.28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人文/史/哲視野

定價:NTD$ 750
優惠價:NTD$ 675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吳翎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美關係史、近代中國外交史、國際史、跨國史。

翁嘉聲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希臘羅馬古典文明史、希臘羅馬古典哲學、早期教會史。

張學明

  香港新亞書院資深書院導師。研究領域為西洋史、政治史、宗教史、翻譯學、字源學。

花亦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歐洲宗教史與文化史、藝術史跨領域研究、德意志文化史、中古晚期至近代初期藝術史與文化史。

陳正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領域為18世紀英國思想史。

萬毓澤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理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社會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歐陸政治與社會思想、翻譯研究。

黃文齡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非裔美國人研究、美國婦女社團組織、美國婦女史。

林長寬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伊斯蘭文化研究、中東研究、阿拉伯研究、阿拉伯文。

賴惠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清史。

陳思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大西洋史、西方近代史、西方史學史。

劉文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西洋近現代史、西洋人權史、法國史、國際關係史。

林志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學術史。

魏楚陽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西洋政治思想史、政治思想經典選讀、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正義理論、中國政治思想史。

湯志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系統理論、歷史社會學、社會學理論。

巨克毅

  前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2012年逝世。研究領域為全球化研究、宗教(文明)衝突與國際衝突、國際恐怖主義、世界和平研究、兩岸民主化發展、中國大陸政治發展等。

張小虹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女性主義文學與文化研究。

編者簡介

陳思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大西洋史、西方近代史、西方史學史。

韓承樺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思想文化史、概念史、史學方法與理論。

內容簡介

探尋現代世界形成的最佳學習地圖
吳翎君、翁嘉聲、張學明、花亦芬、陳正國、萬毓澤、黃文齡、林長寬、
賴惠敏、陳思仁、劉文彬、林志宏、魏楚陽、湯志傑、巨克毅、張小虹
精選16位世界史領域專家經典論文(按目次順序)

  打造立足臺灣、眺望世界的眼光,必須了解奠定現代世界的基石。
  從歐洲文化的建立、多元世界的交會,到當代社會變遷等議題,
  本書嚴選世界史領域的重要學者著作,深入探究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史。
  
  108課綱的實施,在歷史領域強調打破過去通史的傳統,以多元視野、主題式的學習,建立學生的歷史素養,以及屬於自己的觀點。在全新歷史教學的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如何面對課綱帶來的新視野和挑戰?本書配合108高中歷史課綱世界史領域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大主題「臺灣與世界」、「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世界變遷與現代性」。每個主題底下皆收錄臺灣和香港史學界專家學者經典著作,呈現世界史領域的核心議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為了讓讀者深入了解這些議題,特別邀請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陳思仁老師,以及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韓承樺老師,為各篇文章撰寫導讀,並提供課綱連結和延伸閱讀等資訊。此外,在各篇文章之後規劃了「重點掃描」專欄,整理文章的要點與提示,便利讀者歸納整理閱讀重點,進一步吸收與反思世界史的重要課題。

本書特色

  ‧展現歷史的全球視野,將世界史領域分為四大主題「臺灣與世界」、「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世界變遷與現代性」。

  ‧四大主題皆收錄臺灣與香港的世界史專家學者重要著作。

  ‧每篇文章皆由陳思仁和韓承樺兩位教授專文導讀解析,並提供課綱連結與延伸閱讀資訊。

  ‧章末皆設計「重點掃描」專欄,迅速掌握文章的核心課題。

目錄

編者序 108高中歷史課綱中的世界史課題/陳思仁
編者序 108新課綱的變動與可能的肆應/韓承樺

臺灣與世界
英文學界關於「跨國史」研究新趨勢與跨國企業研究/吳翎君

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
土生土長為雅典人之憲章神話/翁嘉聲
中古基督教之正統與異端(451-1418)/張學明
誰不是文藝復興人文學者?/花亦芬
啟蒙與革命/陳正國
歷史唯物論中的結構與行動:資本主義起源論再探/萬毓澤
重塑形象之爭:1923年設置黑人姆媽紀念雕像提議案之研究/黃文齡

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
理解《古蘭經》的耶穌:伊斯蘭-基督宗教對話之起點/林長寬
十九世紀恰克圖貿易的俄羅斯紡織品/賴惠敏
大西洋史:一個史學史及其生態研究考察/陳思仁
科西嘉民族自決運動之困境/劉文彬

世界變遷與現代性
兩個祖國的邊緣人:「遺華日僑」的戰爭、記憶與性別/林志宏
哈伯瑪斯論德國學生運動/魏楚陽
重新認識現代性的必要:來自概念史與知識社會學的初步反省/湯志傑
全球化下的宗教衝突與基要主義/巨克毅
假名牌、假理論、假全球化/張小虹

好評推薦

  全國高中歷史教師熱情推薦(依學校筆劃排列)
  八斗高中 賴彥儒■三重高中 李雅玲■三義高中 陳倩紋■大同高中 羅丹伶
  小港高中 洪慧霖■中正高中 何亞宜■中正高中 徐健堯■中正預校 陳千惠
  中崙高中 陳雪芳■丹鳳高中 謝宗昇■文華高中 李怡慧■斗六高中 張志祥
  北一女中 林佳潔■北一女中 陳惠珠■北一女中 楊慧娟■北大高中 高小筑
  永平高中 莊郁麟■石碇高中 施威同■成功高中 邱俊明■松山高中 張育甄
  板橋高中 周玉翎■板橋高中 張肇祥■板橋高中 許家銘■花蓮女中 吳一晉
  南山高中 許進玉■建國中學 黃春木■政大附中 李美慧■政大附中 徐靜欣
  員林高中 王偲宇■師大附中 蘇信宇■桃園高中 黃郁惠■桃園高中 趙文義
  崇光中學 林一琳■淡水商工 萬雅筑■淡江高中 莊景雅■復旦高中 史曜菖
  華江高中 陸淑慧■陽明高中 林婉平■新竹高商 林秀靜■新屋高中 王隆昱
  新莊高中 郭哲任■聖心女中 王瑞文■臺中一中 陳一隆■臺中二中 方麗玲
  臺中女中 胡 㨗■臺中女中 蕭承先■衛理女中 李亮霆■曉明女中 蔡秉修
  靜心高中 蔡坤良■雙溪高中 林 谷■羅東高中 張慧瑩■蘭陽女中 林琮舜

導讀 吳翎君,〈英文學界關於「跨國史」研究新趨勢與跨國企業研究〉
韓承樺

在臺灣歷史教育環境中,學生該循何種脈絡來認識世界史,這問題其實反映長久以來,我們對於自身之國際地位的疑問與追尋。人們對歷史的提問,確與現實世界的變化密切相關。近、當代史壇議程上的「世界史」,也已非早前環繞著歐洲國家,亦或是以西方、現代世界為主體的歷史敘事構成。這部分的變化,則與史家對「自我」之於世界關連的思考交織在一起,隨著世界網路發展愈趨緊密,史家筆下考究的「自我」,從個人、民族國家逐漸發展為跨國性社群、組織及其相關活動實踐。自1990年代起,以「全球」(global)或「跨國」(transnational)為觀察歷史變化之視野,在全球化浪潮推展下,讓史家以更為寬廣多元的角度描繪現代世界發展、成形的歷史進程,並進一步從多重脈絡中探看各個國家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及身影。

改變「單一國家」為主體的取徑,此舉不僅在史學研究議程中取得顯著成功,更可能影響歷史教育的層面。事實上,現代歷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歷程,就與現代民族國家建構工程,自19世紀起形成緊密的共生關係。這讓史學研究基本上離不開民族國家;而歷史教學的現場,則成為培養學生歷史感從而鍛造國家認同意識的場域。這趨勢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遭到極大挑戰,日常生活中愈趨頻繁的跨國行為實踐,促使史家想像一種跨越國家邊界的視野和方法。全球史或跨國史揭示的「去疆域化」(deterritorializing),挑戰了傳統史學以民族國家邊界所框限範圍的預設。唯此並非全盤否認「國家」實體及重要性,而是凸顯了疆域限制破除後,我們該從何種全球、跨區域、互動性網絡來觀察「國家」的生成、行動及其本質。(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