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在婚姻裡孤獨

作者:羽茜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4-2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571373829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頁頁
開數:15 x 21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心靈療癒

定價:NTD$ 320
優惠價:NTD$ 288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羽茜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獲耕莘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三十歲以前一心想和別人一樣,三十歲以後,才開始學習欣賞並接受真實的自己。覺得人一生能夠兼顧的事情極少,所以時刻要放在心上的提問,是究竟覺得什麼事情優先而且重要。

  自己覺得最不後悔的事情是放下自由,成為母親,其次就是所有花在寫作上的時間和心力,不管別人看來是不是一種毫無收穫的浪費,自己都覺得值得。

  FB粉絲頁請搜尋「羽茜」或www.facebook.com/babysvision
  部落格 mina0302.pixnet.net/blog
  著有《成為母親之後》(2015,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不是跟對的人結婚,
幸福感就能持續漲停

  ★從相愛、相處到相契,最坦誠清晰的婚姻觀察
  每個人,終究還是孤獨的,不管結不結婚。

  「婚姻要運作良好可能有不變的真理吧,但是對我來說,真正把我們綁在一起的,並不只是兩個人和諧分工的日常。而是那些如果不是因為結婚,根本不會發生的,一次又一次的緊張和對話。因為那些衝突,我們認識了別人沒有辦法知道的自己和對方。所謂的夫妻並不是只是多出一張結婚證書,而是以夫妻這種身分相處,共同生活的點滴。」

  ──羽茜
  相愛,我們不夠盲目;相處,我們不夠聰明。
  當時到底為什麼結婚,可能一輩子都在這解謎的過程啊。
  戳破戀愛時,彼此是天造地設的美好想像,我們開始學習和「真實」的對方相處
  對單身的人來說,學習面對孤獨很重要。但對已婚的人來說,更重要。因為我們並不會因為已婚,就有一個可以填補空虛、寄放孤獨的對象。
  不再認為「我結婚,就是因為不想要一個人。」而是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功課」,不把這份功課轉嫁到伴侶身上。知道自己有能力讓自己快樂,這種認知能讓我們克服對關係的恐懼,變成一個更有能力讓彼此快樂的人。
  這是一段透過婚姻,越來越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幸福,接納彼此真實內在的旅程,於是我們能夠在孤獨中,牽著彼此的手繼續前行。

  /關於婚姻裡的孤獨,她說:
  婚姻裡,最讓人感到孤獨的是什麼?不是原本就沒有這個人,而是有這個人,他卻不用你期望的方式待你──真實的你。

  /關於一起承擔不理想的生活,她說:
  人一旦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至少是能夠適應的生活,在情感上要對別人柔軟,就會變得如此之難。

  /關於婚後性生活,她說:
  夫妻之間真正的危機,不是表面上性生活的有無,而是面對最親密的人,卻無法坦承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

  /關於理性溝通,她說:
  在婚姻裡越是想要強調自己是對的,就越是可能全盤皆輸。永遠要記得──自己並不是自以為的那樣理性。

  /關於婚姻與原生家庭,她說:
  對於在原生家庭沒有辦法感到放鬆的人來說,結婚最大的吸引力應該是──建立自己的家庭。不是擴大或延伸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不是增加家人,而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獨立於原生家庭的新的組織。

  /關於真實的自己,她說:
  在婚姻裡我看見自己的脆弱,也看見自己能力的極限,很多我沒有辦法靠自己面對的真相,是這個人推著我去看見。

  /關於婚姻的相處模式,她說:
  良好的親密關係不是一套完美運轉的模式而兩個人優雅的各司其職,也不是一個永遠資深的前輩在照顧經驗不足的菜鳥,反而更像是兩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在學習相互扶持。

  /關於幸福,她說:
  在人的內心深處,不管經過美化的自己再怎麼令人嚮往,還是會渴望這個真實的、不完美的自己能夠被接納,感覺到自己確實被對方接納的時刻,會突然領悟到那就是婚姻的幸福,不管是短暫或恆常。

目錄

前言 婚姻的困難,體現了愛總是知易行難的一面
傾聽他人的溫柔
因為相愛而結婚嗎?
婚姻的真相是一個秘密,只有雙方可以共享
不能接受幻滅的人,不適合結婚
不能稱為謊言的謊言
在婚姻裡追求完美,註定會累積失望
在婚姻裡,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批判,是因為想要保護自己
談婚姻,怎麼可能不談性生活?
外遇是一方的冒險,另一方的天災
在背離常識的生活中,肯定自己追求的幸福
像法國女人那樣生活?
那些彷彿無人知曉的故事,成為母親的女人都是懂的
在婚姻裡,也會感覺到愛的匱乏
對孩子發怒就轉身離去的伴侶
所謂夫妻,就是要一起經歷「不理想的生活」
剛強易折,但我們都失去了溫柔
妳在婚姻裡當女超人嗎?
結婚,是和父母的獨立戰爭
每個人內心的陰影,都會指引內在渴望的光亮
有沒有跟對方說過自己很幸福
在最親密的人面前,時而小孩,時而大人
後記 在婚姻裡孤獨

好評推薦

黃之盈/心理諮商師、作家

前言

婚姻的困難,體現了愛總是知易行難的一面

寫作這本書的起點,是我在第一本書裡的一篇文章〈關於愛情〉。我在描述成為母親之後,和丈夫的感情產生什麼變化時,突然有感而發地寫下:「在妳很孤單的時候,他也很孤單。」
後來我就時常會想,那種孤單對很多女人來說,都是一種震撼教育,因為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相信,只要婚前睜大眼睛,選擇一個「對的人」,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神隊友」,婚姻就應該從此一帆風順,無論快樂悲傷,都有一個人陪著妳。

這種想像卻在有了孩子之後打破,母親是一個非常繁重卻又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角色,在我遭遇困難的時候,先生好像活在另一個世界裡。

被孤獨感淹沒讓我覺得非常悲哀,所以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總是跟未婚的朋友說:「別結婚比較好,沒有人比自己更懂得照顧自己,特別是女性,結婚只會增加更多的包袱。」

但說實話那不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想法,而是有些自傷自憐地表達已婚女性的困境,在婚姻裡時常感到進退維谷,卻不能像戀愛分手那樣輕易的地轉身離開。

我們負擔的責任和義務變得很多,不是只有為自己,也必須為孩子、為家庭做出正確的選擇,這讓我們更容易感到焦慮,如果某些衝突就表示彼此不是對的人,那我們又能如何呢?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到說走就走,還兼顧到孩子嗎?

但是「對的人」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情況表示對方已經錯得離譜?換個角度去想,我們只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對方,用自己的理想去期望對方,就一定是對方「對的人」嗎?

我有時候想我們是很害怕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所以網路上被大家分享轉發的文章中,討論戀愛的總是比討論婚姻的深刻很多,關於婚姻的種種看法有時非常簡化,不是說某些人因為懂得經營生活情趣而過得非常幸福,就是一些「要互相體諒」的老生常談。

「要是有那麼簡單就好了,就是做不到互相體諒才會苦惱啊。」我總是這樣想著。

在婚姻裡,我們不像戀愛時那樣認真分析彼此,戀愛中的人總是停不下來地想要互相表達,這些表達有時非常深刻,會不斷觸及自己內心真正的陰影、需求,還有願望。但是進入婚姻,光是討論日常事務的分工、家用該怎麼規畫、性生活的頻率……這些看似表面而不觸及內心的事情,就足以讓我們筋疲力竭。

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們都會陷入自己的成見,習慣用「爸爸/媽媽不就是應該要這樣嗎?」來要求彼此,卻很少把對方看成一個「角色外的人」,一個不只有這些角色劇本的人。

在婚姻裡我們很常有不被愛的感覺,也會有懷疑自己是否依然愛著對方的心情,但我們很少進一步去深思這種感覺而是讓自己因忙碌而分心,因為我們真的很害怕,如果事情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糟糕,那這段婚姻、因這個婚姻而建立起來的家庭又該何去何從。

缺乏溝通會讓人覺得孤獨,只在表面上打轉的溝通,又會讓人誤以為只要分工和諧就是幸福。但很多分工和諧的夫婦,彼此都認可對方是好爸爸或好媽媽,卻還是會被一種缺乏愛情的感受所困擾,覺得和對方的交流總是言不及義,有種真實的自己並未獲得接納的失落。

我沒有辦法對各種問題提出解答,也懷疑是否真的有這樣的解答存在。只是在自己遭遇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發現了思考和分析,對理解這些困境有多麼重要。我覺得我們必須承認孤獨是生而為人自然會有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在進入婚姻後會比單身時還要強烈,因為我們懷抱錯誤的期待,以為兩個人在一起,總是比一個人來得「不那麼孤獨」。

事實是有一個人可以期待,對方卻讓自己失望的時候,那種孤獨感可能更甚於自己單獨面對一切,人的孤獨感時常會被不如期待的親密關係所強化,永遠不可能徹底消除。

只是當我體會過無數次疲倦於和對方溝通,好希望對方能夠「懂我」,不要再對我有那麼多要求的時刻之後,我卻開始覺得那不可能徹底消失的孤獨,其實無礙於我們在婚姻裡,實現愛人與被愛的可能。

不是因為我終於豁達到目空一切,對別人能做到「不期不待沒有傷害」,而是因為我不斷地思考,明白了這份孤獨感其來有自,不是來自對方,而是來自自己。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