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

作者:Cindy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4064533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頁頁
開數:14.8 x 20.8 x 1.28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多元家庭/教養

定價:NTD$ 360
優惠價:NTD$ 324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Cindy

  矽谷科技人,先後在NVIDIA與Google任職。曾與黃仁勳共事開發第一、第二代超級電腦,為NVIDIA轉型;之後加入Google雲端事業部,為專案管理辦公室一員。

  由於擁有麻省理工學院(MIT)碩士的高學歷,導致在約會市場上吃盡苦頭。和時間賽跑的生育年齡焦慮及傳統的父母給予的婚育期待,更讓她在寧缺勿濫與委曲求全間進退兩難。

  好在「志願單親」這條路,讓她重新找到自我價值與自信。

  2020年,她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使用捐贈的精子,透過人工生殖生下女兒;2023年,藉由美國代理孕母生下兒子,組成一家三口的小家庭。兩個孩子的出生,都受益於Google對多元成家的專款補助。

  志願單親對Cindy而言並非一條容易的路,卻帶來滿滿的收穫。因此,她決定創立粉專寫下自身故事,希望能激勵其他單身男女,同時對「單身生育權」及「代理孕母」的議題,提供科普與釋疑。

  .粉絲專頁【志願單親故事集 Single Parent By Choice】
  .YouTube【Single Parent By Choice 志願單親故事集】

內容簡介

放下生育壓力,拿回人生掌控權。

「志願單親故事集」版主最真摯的呼告:

婚姻,不再是成家的唯一途徑;
一個家,可以有很多樣貌。

  ▍志願單親是一種選擇!

  曾經,我以為志願單親是走頭無路的備案,
  後來發現,這是對女性最友善、最優質的方案。

  ◆◆◆

  育有兩子、又是一名矽谷科技人,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
  成長於一個「起手式就是反對」的傳統家庭……

  「沒有結婚生子,你的人生就是失敗的。」
  「你的時間都用在錯的地方!」

  在父母一次次的否定下,她對一個家的想像,就是盡快結婚、生子,但三十五歲的生育年齡壓力與接連的約會失敗,讓她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請戀愛教練指導、滑約會軟體找伴,積極參與社團聚會……所做的每件事,都以「把自己推銷出去」為目標。

  推動「單身生育權」成了我的召喚!

  台灣的單身女性即便凍卵,仍需婚後經伴侶同意才能使用,但美國的單身男女可以透過人工生殖或收養的方式成為父母,多數企業也提供生殖津貼,讓員工能將這項福利使用在凍卵、不孕治療、收養與代理孕母等計畫上。

  最終,她在企業的補助與志願單親男同事的鼓舞下,提起勇氣進行人工生殖療程,選擇以單身之姿自己生養,正式成為志願單親媽媽。

  ▍二○二○年,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用捐贈的精子及人工受孕的方式生下女兒;
  ▍二○二三年,透過美國代理孕母生下兒子,組成一家三口的小家庭。

本書特色

  ◎田知學(急診醫學科醫師)__專文推薦

  ◎李佳燕(家庭醫師)、阿淇博士(YouTuber)、許秀雯(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創會理事長)、陳凝觀(《年代向錢看》主持人)、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鄒宗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理事)、賴芳玉(律師)__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Cindy的經歷絕不僅僅是個人選擇的紀錄,更是一次次與傳統觀念對抗的勇氣表現。在面對社會的質疑、輿論的壓力和法律的限制時,她選擇以溫柔卻堅定的方式告訴我們,「志願單親」並非孤單的選擇,而是自我實現的重要一步。──田知學(急診醫學科醫師)

  ◎市面上第一本談論「志願單親」的書籍。

  ◎【建立村莊,組織親友團:如果自己發生意外,孩子怎麼辦?】
  1規劃育兒支持網,準備各種備案:所謂的「避險」,就是事先找好各種備案,並將養育孩子的村莊做大。

  2設立生前信託,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包括「誰來當小孩的監護人」、「誰來管理我的資產」,以及「誰來幫我決定醫療上的處置」。由不同人擔任這三種角色,才能避開利益衝突產生的爭議。

  3告知身世,幫助孩子認識自己:透過繪本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故事,在不欺瞞的狀態下,陪伴他們迎接身為志願單親子女的特別人生。

  ◎「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單身為什麼不收養就好?」、「代理孕母多是經濟弱勢?」六篇直球對決,解答讀者對志願單親、單身生育與代理孕母的疑慮。

直球對決: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

▶▶「小孩沒有爸爸,怎麼能算完整?」

在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後,常常有人認真地要我同意「一個孩子還是要有爸爸和媽媽才會完整」的觀念。

一開始,我總會很錯愕,因為這個在傳統價值裡理所當然的觀念,是非常傷人的。但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可惡、可恨之人,他們誠懇而且用意良善,讓這個討論變得意義重大。

我認為一個孩子需要的,與其說是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那樣表面上的完整家庭,不如說是「完整的愛」。孩子需要整個村莊、整個社區,和整個社會一起來愛他,光有爸爸和媽媽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長;反之,如果沒有能力把孩子帶進一個被愛的環境,就算有雙親也處處是缺憾。

在我生命中,幾個我所認識的偉大女性都是單親,有些經濟能力好,有些差一點,但孩子都教養得很好。而我的人生中也有許多貴人,他們不是我的親人,就只是我的村莊裡無條件愛著我的人。

很感恩愛我的村莊人很多,不是只有爸爸和媽媽而已。

▶▶「雙親家庭都忙不過來了,單親一定更弱勢。」

正是因為心中有很多的愛要給孩子,才會即使知道很辛苦,仍要往荊棘路踏去,所以想要承擔的志願單親者,不是更勇敢、也更需要大家支持嗎?

弱勢的定義因人而異,如果只因為單親家長沒有伴侶可以替手,就表示不利於給孩子最好的環境,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更多不利於孩子的選擇,誰來做最後的仲裁呢?

.沒做過智力測驗的人,是不是不該生孩子?「誰」又能決定一個人夠不夠聰明?

.賺不夠多的家庭想生小孩,是不是一種自私?

.家族的人數比較少,是不是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村莊?

.有遺傳疾病的家庭,是不是該對生小孩感到愧疚?

.意外懷孕而非計畫懷孕的父母,對孩子的到來準備不足,會是好家長嗎?

有些家庭的型態是單親、有些是雙親,還有些孩子是由祖父母或親戚帶大的,家庭的面貌百百種,且型態多元。對我來說,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