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外篇】夢想一個非核的亞洲
文字/王舜薇
對佐藤大介而言,支持他長年來多次往返臺灣和日本、戮力於兩地反核交流的動力,其實是一幅平凡的畫面:他帶著妻小去福隆拜訪自救會楊貴英時,阿英姐一看到小孩雙腳嚴重的皮膚病,拿出早上去福隆後山上採的新鮮草藥,蹲在店門口,花了將近兩小時搗碎、研磨、萃取,裝好一罐讓孩子塗抹。互相關切中,他們邊聊著臺日反核運動的最新進展,一起憂心、也一起樂觀面對。正是這樣超越國籍、語言隔閡的共同體意識,將運動推進一個又一個世代。
日本廣島縣西南邊的吳(くれ)港,是日本海軍重鎮,也是二次世界大戰重要軍事樞紐,戰爭末期遭到美國猛烈空襲。二〇〇三年,一艘載運日立製核子...
-
分享的真諦
獨處的白天,我在廚房忙活,突然聽見後院有窸窸窣窣的奇怪聲響,趨近仔細一聽,居然有孩童說話的聲音就在玻璃門的後面響起。
我不敢太貿然出現,站遠遠,透過百葉門簾偷看一眼,兩個小毛頭高高蹲踞在我的圍牆上,緊鄰著木瓜樹,他們腳邊排排隊站了幾顆黃澄澄的小木瓜。
哎呀!那是我的木瓜!
後院那棵木瓜樹長得奇高,我得仰著頭才看得到天空裡的累累結果。那些擠在一起的小木瓜,我管不著也搆不到,通常是熟成之後任它落地腐爛,成了土壤的天然肥料,還因此開枝散葉,長出兩棵木瓜小幼樹,一天一天,向著天空奮力伸展。
這兩個小屁孩,哪來的能耐,竟然可以爬上細瘦的樹幹,一口氣...
-
我親眼看著雅典娜.劉死掉的那晚,我們是在慶祝她和Netflix簽的影視合約。
為了讓這個故事成立,你應該要知道兩件有關雅典娜的大前提:
首先,她擁有一切:大學一畢業就跟某間大型出版社簽訂好幾本書的出版合約、拿到那個家喻戶曉的創意寫作學程的藝術創作碩士,有一長串聲譽卓著的藝術家駐村履歷、以及比我的雜貨購物清單還長的獎項提名紀錄。二十七歲時,她就已經出版了三本小說,一本比一本還暢銷,對雅典娜而言,Netflix的影視合約並不是什麼顛覆人生的大事,只是又一次錦上添花,是在她畢業後就一路扶搖直上的文學新星之路上,另一個額外的小福利而已。
第二,可能算是第一點造成的結果吧...
-
本書作者李韻儀,以臺東都蘭女妖在說畫藝廊為基地在東海岸從事策展、藝術書寫二十年,延續2022年出版之「都蘭藝術聚落故事」首部曲,本書繼續透過訪談以及筆者自身與受訪者多年相濡以沫之理解,書寫各種不同領域、背景與路徑卻相繼選擇「都蘭」作為安身立命之處的跨世代、跨領域藝文工作者之故事。
-
梅琳達.溫納.莫爾(Melinda Wenner Moyer)
美國《科學人》雜誌的特約編輯,曾多次獲獎,同時也是《紐約時報》的每週專欄作家,以及紐約大學「阿瑟・L・卡特新聞學院」的教職員。《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是她的第一本書,已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並榮獲2022年「活在當下書籍獎」金獎(Living Now Book Awards)。
梅琳達本身育有二個孩子(一男一女),讓她在諸多育兒議題上都有親身經歷,對於家長的難處更能感同身受。再加上她在科學與健康領域多年的報導經驗,因此能夠根據可靠且適當的科學研究數據,提供直指核心、實際可行的應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