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文青之死
    暮色將至 年底,初冬,寒氣教人還不太習慣,所以感到分外地冷。外頭天色陰沉沉的,林桑從衣箱裡找出厚外套,這是今年第一次穿它,但衣服是早已穿舊了。在國外那幾年,冬溫低得嚇人,即便多麼窮學生,也得常備幾件厚衣。此刻上身這件,猶記是在星期天的跳蚤市場買來的,那時他和阿君,簡單娛樂就是去逛跳蚤市場,少少錢換一整天樂趣。阿君挑東西眼光不知該說怪還是獨特,總能從一堆不起眼貨裡翻找出特別東西,且那價格通常低廉得很,彷彿除了阿君沒有人會去爭搶。那些奇奇怪怪的小配件、布料、提包,他不能同意多麼好看,但等阿君把它們裝飾在屋裡或在身上穿搭起來,卻又有了一股不俗味道,阿君...
  • 其後
    活動中心 走到大道盡頭,正紅色的活動中心,如今看起來,有一種屬於過去時代的輝煌。走進去,陳設理所當然已經改變,昔日簡單打菜的自助餐廳換成了宛如百貨公司裡的美食街,餐廳另一頭小福利社變成了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碰觸它的自動玻璃門,便替活動中心開了另一個出入口,取捷通往新建於椰林大道盡頭的總圖書館。 在過去,這光線並不怎麼明亮活動中心一樓,集聚了電影、禮堂、演講、餐廳等功能,二樓則有各類社團:思辨的,知識的,慈善的,宗教的,娛樂的,交際的小群體,不同性情的學生約在活動中心碰面看電影,沒事就到社辦報到,消磨光陰,互訴心事,班門弄斧,清談終日,一樓餐廳裡的桌椅就算非用餐時間,也常座無虛席,人人各...
  • 尋找二二八失蹤的宋婓如
    第一章:從殖民地台灣到亂都北京(一九○二年七月─一九二五年九月) 宋斐如,本名宋文瑞,祖籍福建同安,日據初期的一九○二年(光緒廿八年,民前九年)八月十一日(農曆七月初八)申時,誕生於台南廳文賢里大甲庄二五二番地(今台南縣仁德鄉)農家。是父親宋源與母親張氏朱的六男。 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殖民地的孩子宋文瑞從小便喝著家鄉的清泉,呼吸著充滿稻香的空氣,並且在農閒時聆聽著父老傳述乙未以來先輩們的英勇抗日事蹟,也聆聽了農人們哀訴著生活的悲慘際遇,從而有了強烈的民族意識與關懷工農的社會意識。 一、不願做日帝臣民的殖民地孩子 一九一五年八月,宋斐如家鄉附近的噍吧哖(後來改名為玉井)爆發...
  • 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
    【春天的山坡】 吳濁流小說《亞細亞的孤兒》,由祖父牽著主人翁的手,走過春天的山坡,明媚地開場。 山坡頂處,昔日常有土匪強盜出沒,林相險惡,人們常以穿龍頸稱之。祖父在這兒給孫子講了年輕時候遇蛇的鬼怪經驗,整本小說第一句對白,由祖父開了口:「一切都改變了!」 在那個春天,陽光照在背上暖和,即便山路走得汗濕,涼風吹進衣衫也讓人覺得爽快。青草與林木氣味隨處可聞,兩三隻不知名小鳥,鳴叫著飛過樹枝。人在如此大自然,仍屬簡單而渺小,狐狸與松鼠在樹林裡大搖大擺跳現,動物凶猛,即使是大膽的漢子,日暮天暗,也不見得敢隻身經過。 然而,如同老者的預感,一切即將改變。這趟春之旅,...
  •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增修版)
    第一章 乾旦梅蘭芳──完美女性 雅正典型(摘錄) 一、前言 本書論京劇的性別與政治,第一章先從乾旦開始,梅蘭芳自是代表。梅蘭芳男扮女妝應無性別認同的尷尬,因為乾旦在戲曲史上早有傳統。 關於乾旦的歷史淵源,曾永義老師早在〈男扮女妝與女扮男妝〉一文中即有考證,張發穎《中國戲班史》、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以及孫崇濤、徐宏圖《戲曲優伶史》等都有詳盡討論,近年么書儀有〈明清演劇史上乾旦的興衰〉專文考察。學位論文也有香港陳家威之《清代京劇中之乾旦研究》等。 二、乾旦傳統:男身塑女形 演劇史上男優女優起源都很早,孰先孰後很難考察。《魏書.齊王芳紀》裴注引司馬師廢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