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爾·馬科維茨(Daniel Markovits)
耶魯大學法學院的法學教授,也是耶魯大學私法研究中心的創始主任。
譯者簡介
王曉伯
曾任職國內主要財經媒體國際新聞中心編譯與主任多年,著有《華爾街浩劫》、《葛林史班: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央行總裁》(合著),譯作包括《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海森堡的戰爭》、《小王子的寶藏》、《向領導大師學激勵》、《群策群力的領導智慧》、《光天化日搶錢:稅賦如何形塑過去與改變未來?》等。
-
洪佳如
一九八九年生,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碩士,曾任聯合報願景工程特約記者追蹤報導八仙事件、動物當代思潮、《人。動物。時代誌》編輯,現為國家公園電子報特約記者。著有《蒂蒂今天不下蛋》、《小時候,小石猴:臺灣獼猴的故事》、《阿嬤的布禮物》、《7月7月鬼門開》、《我最討厭醫生了!》、《旅行的三顆種子》、《魔法的秘密》、《穿越時空大冒險:小學畢旅夢遊臺北歷險記》等書。
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救援基金會基於尊重生命價值及追求社會正義,致力於關心受到性別暴力壓迫及被忽略的弱勢婦幼,以倡議推動社會改革,以服務充權弱勢婦幼,讓其得以自立及自主,提升婦幼人權...
-
導讀
《雪國》是川端康成在二次大戰前的代表作,為一九三六年起開始刊載,不斷改稿、分載的中篇小說,可以說到一九四七年才有定版,如果不提川端在戰後的作品的話,《雪國》可以說是川端的最高傑作,《雪國》也被認為是川端得獎的四件作品中最優秀的作品,在國際文壇中也是被討論最多的作品,可以說是代表日本美學的作品,尤其是小說的舞台是日本的溫泉地以及女主角為藝妓,又融合動與靜對比的日本俳句的技巧,小說人物背後的自然為小說焦點的寫作方式,抑或藝妓駒子的蛻變以及川端追求的永遠的女性典型等,在小說發表的半世紀多以來,不斷為日本國內外文學評論的重點,尤其川端在《雪國》中所表現的獨特的審美觀等,也使「川端」與「...
-
第一節 權威人格
對比於社會上較無害的受虐傾向,理由明顯的施虐傾向通常更少自覺,也更常被合理化。這類傾向往往以反向作用偽裝成對他人過度的善意或關懷。有幾種常見的合理化方式如下:「我管你,是因為我知道什麼才是對你最好的,而且為了你好,你應該聽我的,不要有意見。」或是「我是如此完美又特別,因此當然有權指望別人依賴我」。另一種用來掩飾剝削他人意圖的合理化方式是:「我為你付出那麼多,因此我有資格從你身上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更具侵犯性的施虐衝動通常以兩種方式將行為合理化:「我曾被他人傷害過,所以我希望去傷害別人,只不過是單純的報復而已。」或者是「先下手為強,我是為了保護...
-
時間結構: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無論其問候是口頭說一聲「嗨」,還是持續數小時的東方禮儀)?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這個時候除了說:「你不覺得今晚這片牆特別直嗎?」 ,再也找不到更有趣的話題)。人類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