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創傷與復原(30週年紀念版):性侵、家暴和政治暴力倖存者的絕望及重生
    第九章 回顧與哀悼 在復原的第二個階段,倖存者開始訴說她的創傷故事,說得完整、深入又詳盡。這份重建工作實際上是轉換(transform)創傷記憶,把它整合進倖存者的生命。賈內描述正常記憶為「說故事的行動」。相反地,創傷記憶是沉默和靜態的。起初,倖存者的敘述方式反覆瑣碎、陳規老套,且不具情感。研究人員表示,沒有被轉換的創傷故事可稱為「前敘事」(prenarrative),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發展或演進,也不會洩露敘述者的情感,或她對創傷事件的詮釋。另一位治療師表示,創傷記憶好似一系列寂靜的快照,或像一部默片;心理治療的作用,則在於提供它音樂和對白。 在復原的第二階段中,...
  •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
    輕舞於學術論述與自傳敘事之間 20世紀最重要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 艾莉斯.楊的最後作品 《像女孩那樣丟球》收錄了楊就女性在現代西方社會裡的身體經驗的各種面向所寫下的文章。在書中,楊援引了多位二十世紀歐陸哲學家的觀念,包括波娃、海德格、伊希迦黑、克莉絲蒂娃與梅洛龐蒂,為肉身化主體性的詮釋建構出嚴謹的分析範疇。對於女性今天在自由與機會上依然蒙受的不義限制,這些文章不僅做出經驗的理論描述,也做出規範性的評價。 本書以楊對女性主義理論中的「性別」範疇的再思考開始。在隨後的文章中,楊討論了各種與女性/陰性相關的經驗,包括隱私、家與空間,也處理了甚至連在女性主義理論裡也鮮少...
  • 敞墳之地:移民路上的生與死
    「好好地記錄死亡。」 這是一個人類學家最艱困的敘事,從中呈現出這個時代最急迫的政治議題── 我們該如何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思考所謂「人命價值」?   美墨邊境的索諾拉沙漠不時可見散落棄置的屍骨,或是亡者的遺留物。因為有成千上萬無證移民企圖從墨西哥跨越邊界進入美國。只是,這趟理應邁向美好未來的希望之旅(雖然非法),很多人無法走完,很多家庭從此支離破碎。   近三十年來,美國逐步加強邊境管理,1993年開始,在所謂「威懾預防」政策之下,邊境巡警透過在城市近郊頻繁且大規模的巡邏查緝,將無證移民從原本穿越城市的路線上移除,然後把他們推向嚴苛的自然環境。過去這些遷移者貼近城...
  • 成為男人的方法
    像母親一樣厭棄男人, 讓我變成了這樣奇怪的物種。     (一塊失落的生命拼圖,一次勇敢的性別凝望)   以遭父親遺棄的兒子為始,   當他也成了父親,跟著孩子天真學步,   是否就能走回最單純的地方?   ///   像母親一樣厭棄男人,   讓我變成了這樣奇怪的物種。   細聲細氣,被取笑沒有男子氣概。愛漂亮,被譏諷娘味滿溢。   我覺得男孩們似乎都和爸爸一樣粗野,總對親愛的人動手動腳。   當他開始意識到男生女生真的有差別的時候,家裡已經沒有男人了。提起家暴又外遇的賭徒丈夫,母親總瞟他一眼,怨憤難掩,「男人,不Í...
  •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增訂版)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是東京大學硬核教授上野千鶴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於1994年,當年即獲得“三得利學藝獎”(相當於日本的“年度最佳圖書獎”),其首文“家庭自我認同意識”是其獲獎的主要原因,也是這本書的核心和重點。增訂版2020年出版。與首版相比,增訂版在第一章增加了兩節,分別為“家庭的臨界點:以看護力量的分配公正為核心”“家庭:過載的方舟”;第四章增加了一篇附論:“戰後批評的嫡子”;書後增加的一篇“自著解題”(即作者說明),從當下回看當年的文章和觀點,更看出當年文章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