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球對決: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
▶▶「小孩沒有爸爸,怎麼能算完整?」
在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後,常常有人認真地要我同意「一個孩子還是要有爸爸和媽媽才會完整」的觀念。
一開始,我總會很錯愕,因為這個在傳統價值裡理所當然的觀念,是非常傷人的。但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可惡、可恨之人,他們誠懇而且用意良善,讓這個討論變得意義重大。
我認為一個孩子需要的,與其說是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那樣表面上的完整家庭,不如說是「完整的愛」。孩子需要整個村莊、整個社區,和整個社會一起來愛他,光有爸爸和媽媽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長;反...
-
看到「美女記者賣淫慘死毒趴」頭條,
你好奇的,是什麼版本的真相?
人人都愛桃色八卦,
虛華的表象只為掩蓋真實的腐臭!
娛樂圈潛規則:每個女孩都有身價。
但當事不關己,又有誰真的在意?
新聞若是項利器,該用來防衛自保?交換利益?
或是奮不顧身地贖罪?
八卦週刊娛樂女記者劉知君,因工作過度陷入昏睡,
錯過了同事林姵亭命喪酒店性愛毒趴前,最後傳來的求救訊息。
大家說,姵亭是用身體交換新聞、甚至金錢的虛榮妖女,
但她不信。知君想贖罪,想追蹤真相。
同事、恩師、上司,有誰能幫她一把?誰又能夠信任?
而她自己的懺悔心...
-
「你快死了嗎?」
一本追殺小學同學,對戰他人記憶的回憶錄,
埋藏一部挖掘成長秘密的小說,那些我們封存時刻成永恆的嘗試。
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時間斷成一線之後,越走遠就越能看見那些都是時刻的標本,在我用文字把他們釘在平面上時他們就死了。」
美國詩人普拉絲把頭放進烤箱裡,結束了自己的故事。而阿丹的故事要從何說起呢?
小學四年級,她被班上的「兒童會」排擠,理由是「太愛跟男生玩」與「太驕傲」;打出生開始,媽媽對她什麼話都說就是不跟她說寶寶語;吃晚餐玩「說謊家」遊戲時,從未吵過架的爸媽突然宣布離婚;小學畢業的暑假獨自一人躺在客廳地板上等待時間過去;...
-
從裙裝、馬甲到俐落褲裝
從女性不宜到踩單車環遊世界
從僅限白人男性到各族群皆可參與
從業餘活動到爭取女性參加職業賽
女孩的單車革命!持續發生中!
跨越130年的女性單車史
談賦權、冒險與改變世人對女性的種種偏見
◎法國作家西蒙.波娃在一九四〇年代向情人借了一部單車,在巴黎逍遙騎車,立刻就愛上單車帶給她的自由。
◎英國萊斯特工廠員工艾麗絲.霍金斯將單車當作革命工具,以此召募更多女性加入女性普選權運動。
◎阿富汗女孩扎拉.胡薩諾跳上自行車,挑戰宗教及文化禁忌,並教導其他女孩騎車。
◎一八九四年,居住波士頓、二十四歲的拉脫維...
-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二十世紀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文化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學者。他擅長以社會學角度看待現代人的心理與行為,試圖以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來改善現代人的處境和精神狀態,同時也是人文主義倫理學的倡導者。
佛洛姆的理論調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綜合人學的微觀與社會學的宏觀面向,是現代美國心理學研究獲致重大發展的關鍵性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愛的藝術》、《聆聽的藝術》、《存在的藝術》、《健全的社會》、《人類破壞性的剖析》等,對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建立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