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我在曼哈頓華爾街外的公廁隔間正要開門,聽見兩個女人談論我。
「妳聽到娜歐蜜・克萊恩說的話嗎?」我瞬間愣住,想起高中時每一個壞女孩,準備聽見羞辱。
我說了什麼?
「今天的遊行是個壞主意之類的。」
「誰問她了?我不認為她了解我們的訴求。」
等等。我從沒說過任何關於遊行的事,更沒說過訴求。然後我恍然大悟:我知道誰說過。我不經意走到洗手台,和其中一個女人在鏡子裡對上眼,然後說出接下來好幾個月、好幾年會不斷重複的話。
「我想妳說的人是娜歐蜜・沃夫(Naomi Wolf)。」
當時是二○一一年十一月,占領華爾街運動正值...
-
身為一名記者與公民,我不反對大型私人集團經營失能照護產業賺錢。這項調查絕不是要大力抨擊或全盤否定失能長者住宿機構。這一行有許多企業與數以萬計的從業人員,秉持謙遜與專業精神,扛起重大的社會責任:為孱弱的長者提供照護服務。
本書旨在揭發某公司的種種不法行徑,它成立三十年之後,成了失能長者住宿機構和私人診所產業的龍頭老大,目前旗下有一千一百一十家失能長者住宿機構,分布於三大洲二十三個國家,提供超過十一萬個床位。該公司企圖在短期內躋身巴黎證券交易所市值前四十大企業(CAC 40),它就是歐葆庭(Orpéa)。
本書也指出法國醫療衛生體制應負的責任,尤其是大區衛生局...
-
「親密關係」這本書企圖回答一個核心問題:「親密關係是否逐漸成為現代人私生活的基本特徵」。為了回答這個問題,Jamieson首先澄清親密關係的本質,梳理親密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可能展現,並藉著回顧現有的研究證據,批判目前的主流理論與想像的謬誤,以確定她最後的答案。
Jamieson所討論的親密關係,強調「藉由交談、聆聽、分享想法、顯露感情,而維持一種深切的認識與了解」(第七章)。這種形式的親密關係,強調在互動過程中揭露自我,表達自已的情緒與感情,進而建立起情緒上的親近、平等與承諾。Jamieson從大眾閱讀的浪漫小說、口耳相傳的故事,以及社會評論家的敘述中,發現揭露式的親密關係,被說成是...
-
-
扎赫拉.漢克爾( Zahra Hankir)
黎巴嫩裔英國記者,專注於報導中東地區的政治、文化和社會交集。她的作品曾刊登於《Vice》、《BBC News》、《半島電視台英文版》、《商業周刊》、《道路與王國》和《文學中心》等媒體。她曾獲得哥倫比亞國際新聞學院的傑克·R·霍華德(Jack R. Howard Fellowship)獎金,在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學習深造,並分別擁有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的政治學學位和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中東研究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