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跨界思維:臺灣與全球客家的政策對話

作者: 張維安, 陶振超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6301902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16頁
開數:17 x 23 x 2.08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社會議題/研究

定價:NTD$ 450
優惠價:NTD$ 405
庫存 > 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屏生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羅烈師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葉秋美

  三民國小教師

黃秋燕

  關東國小教師

羅慎平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張雅惠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

黃玉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王俐容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

黃鈴雅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李世暉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Elena Gregoria CHAI(蔡靜芬)

  University Malaysia Sarawak資深講師

蔡芬芳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雷耀龍

  客家委員會綜合規劃處簡任視察

張慧梅

  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

劉宏

  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席教授

Danny Wong Tze Ken(黃子堅)

  University of Malaya歷史系教授與中國研究所所長

編者簡介

張維安

  臺灣苗栗人,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哈佛大學燕京學者、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曾任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圖書館館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客家學院院長。現任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國際客家研究中心主任、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陶振超

  臺灣高雄人,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大眾傳播博士。研究興趣在透過認知科學,瞭解人類如何處理媒介訊息。也參與臺灣傳播資料庫,蒐集社會網絡資料,探索社交媒體動員力量。加入交通大學前,有豐富實務經驗,參與天下雜誌新媒體部門的成立、進行臺灣首次網路使用者調查,並創業成立網路公司。曾獲科技部優秀青年學者、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等獎項。

內容連載(節錄)

客語復興與小學母語教育:語言巢觀點下的客語生活學校

[…]

語言之習得是人類社會化(socialization)或者濡化(enculturation)的重要面向,這一理論所指語言係普同的語言概念,自然也是母語(第一語言)之習得;然而,全球都會化趨勢下,強勢語言侵入弱勢語言之社區與家庭,使得弱勢語言成為第二語言,甚至面臨傳承的危機,於是以第二語言之方式習得母語,成為新的語言復興趨勢,此即語言巢。以社會化或濡化理論思考語言巢,提醒吾人語言巢之重點在於其社會,亦即其社區或擬社區之本質。

這一語言巢的最直接經驗,來自毛利語之復興。「紐西蘭毛利族的族語流失的狀況在20 幾年前,跟臺灣原住民的情況很類似。根據研究,毛利人在1970 年只有23.3% 的能說流利的毛利語,而他們都是那些超過40 歲以上的人;少於1% 的5 歲幼童能講毛利語,因此,毛利人開始面對族語滅絕的威脅。有鑑於此,毛利人於1982 年創設了語言巢 (Te Kohanga Reo),成功復振與傳承了毛利語」(吉娃詩‧ 叭萬 2006:1)。

紐西蘭毛利語之所以成功被復興,是因為語言巢提供一個完全使用毛利語的母語薰陶環境。「語言巢提供一個完全使用毛利語的母語薰陶環境,毛利語是語言巢唯一使用的語言:『不管甚麼時候,訪客、督導都必須遵守一個規定:兒童所聽的及所說的都得是毛利語。』」(Department of Maori Affairs 1983:9)。語言巢的成功主要是靠毛利人對自己母語的忠誠感,並且適當的運用傳統家庭與部落的觀念來推行母語。在語言巢裡,毛利語是唯一使用的語言,也就是說,語言巢的建立對於毛利語的保存有很大的幫助。

紐西蘭政府的確積極投入毛利語教育推廣。主要的作為有: 1. 增加毛利語教育經費:政府額外提撥補助中、小學、學前及高等教育的毛利語教學。1995 至1996 年教育部提供以下的補助:語言巢、雙語師資培育、毛利顧問及資源教師、語言巢的教師訓練、教學資源、毛利語獎學金及研究獎助金、毛利人民族學院等(NZ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97)。

目錄

序一: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客家知識專書 客家委員會
序二:學術與政策:寫在《跨界思維:臺灣與全球客家的政策對話》出版前 張維安

客語語文與文化產業政策
臺灣「瀕危客語」語言資源保護的學術構思 張屏生
客語復興與小學母語教育:語言巢觀點下的客語生活學校 羅烈師、葉秋美、黃秋燕
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經驗對客家文化產業經濟政策的啟示 羅慎平
臺灣客家文化的危機與轉機:以加泰隆尼亞為參照的臺灣客家文化實驗區 張雅惠

尋找客家文學:以客委會「桐花文學獎」發展為例 黃玉晴

跨世代 / 跨身分認同
客家政策、青年文化參與及藝術家 王俐容、黃鈴雅

族群認同與文化外交:以日本關西崇正會為例 李世暉

Being “Half Hakka”: Identity Among the Children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s in Sarawak, Malaysia Elena Gregoria CHAI

性別、族群與多元文化
試從《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EDAW) 與「相互交錯性」思考客家性別 蔡芬芳

平等政策
臺灣客家族群權利之制度與實踐 雷耀龍
新加坡族群政策下的客家族群 張慧梅、劉宏

Hakka Dialect Identity versus Chinese Identity in the Face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Malaysia Danny Won Tza 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