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隅と角

作者:林韋丞
出版社:奇波
出版日期:2020-04-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9873406
裝訂方式:精裝
頁數:154頁頁
開數:A5開
類別:精選書展 > 藝術

定價:NTD$ 700
優惠價:NTD$ 630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林韋丞,1992年生於台中,受人類學的求學背景及足立正生、中平卓馬的風景論
影響,創作上關注以景觀切片去包圍、勾勒出並不存在於影像裡的自身與所處社會
間的關係。

林韋丞的《隅と角》收錄攝影師於2014年至2019年間拍攝的照片。

隅(すみ)是內側的角落,角(かど)是外部的角落,攝影師凝視存在於各種無人角落的植物,對著它們吐出囈語,那些植物遂成為一個個樹洞,接納無法對他人訴說的破碎思緒,內在的角落重疊上外在的角落。然而隨著按下快門,照片被印在紙上,樹洞反過來向觀者投射自身,觀看於是在這種三方折射中完成。

書中許多無從辨認地點的角落彷彿可以存在於任何地方,攝影師有意識地選擇這些照片,試圖在私人經驗中建立一種群體的共感,進而刻劃出都市的人地關係:

「我嘗試以拍攝植物、建物以及短文的書寫,交織出私人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本書將私人經驗的公共性呈現出來。易言之,這些影像及文字不僅是關乎地方(place)的私人情感和體驗,它們也隱含著公共的、群體的共同經驗
和生活場景,我將它們當作對於這時代的一個凝視。」

作者自述

嗨大家好,我是韋丞。
  
近日出版的《隅と角》是我的第一本攝影集,它收錄了我自2014年至2019年間拍攝的照片和一些短文。想在這裡和大家聊聊這本攝影集。
  
雖然知道自己生活的都市是臺北,但在編輯這本攝影集的時候我理解到原來自己的生活場域並不只有臺北。生活場域的範圍取決於移動,在房間繭居的五個小時,可以拆成臺北到日本、臺北到臺南的兩段旅程。所以我的都市我的生活究竟該如何構成?我傾向於將這些濃縮到書中,並隱藏對於這些地點的指涉,讓它們成為一座虛構但真實存在的都市。
  
本書透過都市地景的影像堆疊,以及生活其中的能動者之囈語,試圖為讀者再現都市生活的感受與影響,反覆演繹何謂「都市的人」。我希望它在自傳性質外同時具備公共性,像是一部家庭電影或日記電影,記述著私人敘事的同時也記載了當代的背景。
  
這種敘事的取徑學術一點來說,我認為可以用兩個部份來理解,首先是足立正生和中平卓馬所談的風景論,但有別於藉由冰冷地呈現無事發生的空景,來揣想都市背後隱藏的意識型態與權力痕跡,這本書還是比較軟性且感性地去觀看,僅透過空景和短詩去暗示都市人的所見世界與內在世界。其次是地方(Place)和無地方性(Placelessness)之間的辯證,作者私人的空間經驗如何將世界地方化,而這樣的過程與結果,如何成為一種群體的共感,一種超越個人的地方的對話、一種無地方的理解。
  
關於書名,在封面我畫了一個角,上面用拼音寫了隅と角(sumi to kado)而它們的位置也恰好是一內一外,個人覺得滿可愛且服貼的,燙的透明膜會隨光線角度顯色,很是討喜。除了封面,在書口的部份我也用網版印刷印上了書名,很多朋友拿到書時不知道哪邊才是書口哪邊才是書背,拙拙的有點可愛呢。
  
再來想聊聊裝訂和用紙的部份。本書是採用裸背膠裝,可以完整地攤開書本,好好地細看影像。這樣的裝訂方式要插入很多透明的插頁,讓整個預算噴發,但身為毫不打算退縮的奇波,錢還是好好地花下去了。好在成果很美,相信你也會喜歡。用紙的話,封面封底用的紙材在暖光下看有鵝卵石的顏色,側光的陰影下則會有清水模的質感,樸素且有細節。扉頁的手感紙摸起來像毛皮,當時試紙的時候覺得「啊是那種馬毛椅墊吧」,欲罷不能啊。內頁為了追求觸感放棄了影像作品常採用的銅版紙,用的紙張雖然在暗部的表現比較差,但觸感、厚度和整體質感,我認為都比較是我想要的樣子(一些平易近人,straight from the ghetto感,喂~)。插頁用的芬蘭紙有織品的手感,透明中帶有纖維,讓讀者可以一面觀看它承載的文字一面檢視影像,原先是想用描圖紙的,但描圖紙上膠會皺、摸起來又生硬,就決定用錢解決了(欸)。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這本書可以是詩,可以是攝影,可以是紀錄,也可以是自我批判,端看讀者要怎麼欣賞它。
  
最後是感謝的部份,感謝所有相遇,感謝所有善意和漠然,謝謝所有養分得以茁壯,也謝謝每一個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