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

作者: Erik Olin Wright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22-06-1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9947787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92頁
開數:14.8 x 21 x 2.5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社會議題/研究

定價:NTD$ 540
優惠價:NTD$ 486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Erik Olin Wright(1947-2019)

  1976年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學位,長期任教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系,曾獲選為2012年度的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也是著名的左派學者及公共知識份子。作為「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結合賽局理論與馬克思主義聞名。初期他的研究集中於社會階層化領域,《階級》與《階級很重要》為其重要著作。1990年代開始,他的研究興趣逐漸轉向「真實烏托邦」計畫,在花費四年巡迴世界各地與群眾交流後,完成了《真實烏托邦》一書。而本書《理解階級》一方面延續了「解放社會科學」的關懷,另方面也集其早年階級研究之大成,以提出一套整合多樣視角的階級理論為目標。

譯者簡介

李屹

  社會學出身。歡迎社科哲商管等翻譯合作。譯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商周出版)、《你這個娘炮》(野人文化)等。

  Email: elek.li@gmail.com
  Blog: elek.li/resume

內容簡介

邁向經濟正義的社會民主
終結剝削才能消弭不平等

  截長補短、指出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盲點。
  知名公共知識份子、「真實烏托邦」概念發想者、
  新馬克思主義大師Erik Olin Wright集大成之作!

  「唯有像Wright這樣聰慧的思想家,才能在提出人們亟需的政治想像時,又不讓分析失去清晰與精準性。」──布若威/《製造甘願》作者

  「二十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階級理論家。」──黃崇憲

  Erik Olin Wright為知名社會學家,早期以計量經濟學結合馬克思主義所進行的階級分析聞名,1990年代起開展了「真實烏托邦」計畫,摸索抵抗資本主義的出路。本書結合Wright數十年的研究結晶,旨在釐清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概念內涵,諸如:階級、剝削、集體行動。與此同時,藉由探索真實存在的烏托邦,本書亦剖析了在當今資本主義的背景下,有哪些解放的契機。

  關於如何界定階級,各學派向來莫衷一是。Wright試圖截長補短,整合各路學說,以便解釋經濟不平等的多種層次與維度。他提出的全新框架以遊戲為隱喻,將階級研究化為多重分析層次:要玩哪種遊戲,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其次,遊戲規則怎麼制定才好,要像美國,還是像北歐?藉此,讀者便能從更完整的角度,思索階級如何在各方面都左右著人們的選擇。

  最後,本書指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金融化,使貧富差距再度擴大,破壞了戰後數十年間勞資雙贏的局面。然而,目前已有許多挑戰資本主義的構想,舉凡工人合作社、ESOPs(員工持股計畫)、甚至無條件基本收入制,都讓我們看見「並非以剝削為基礎」的經濟關係,確實有可能存續。綜上所述,本書不僅診斷了資本主義如何加劇了不平等,更替公民指明了經濟民主之路。

  佳句摘錄
  ■馬克思主義……仍舊獨樹一格。它在規範面許諾階級解放,這是獨特之一;它鑒別出特定一組相互關連的因果過程……這是獨特之二。

  ■階級衝突不是單純反映怎麼分配大餅所招致的利益衝突。不是的。將階級關係定性為剝削,那是強調剝削人的階級是如何依賴於被剝削的階級,謀求自身的經濟福祉,而且正因為這樣的依賴關係,被剝削的階級才擁有抵抗的能力,抵抗能力是階級關係的有機成分。

  ■有兩種機制特別有利於鞏固並擴大優勢:機會獨享與剝削。前者意謂控制資源的那幫人有辦法按部就班、周而復始地排除其他人……剝削還變本加厲,意謂那些資源使剝削者能控制其他人的心力。

  ■社會不是像有機體那樣的系統,它比較接近一個生態系的耦合鬆散的系統,形形色色的過程交互作用,作用方式多半是偶連的(contingent)。多重「遊戲」同時間進行,規則時常不一致。

  ■比起奉行資本主義成規的廠商,工人合作社彼此監督的誘因更強,此外,行動者的向心力可望鞏固反搭便車的規範與認同。

  ■適度管制資本主義,長期而言資本才能順利積累,然而1980年代早期開始,人們卻一頭熱解除管制資本主義的束具。

  ■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階級往往訴諸霸權而不只是支配。

  ■富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突飛猛進,意謂資本積累轉而扎根於投機過程,風雲變色只在一轉眼,比起過去,跟實質經濟發展的益發脫節。資本積累轉向金融部門潛在的去穩定效應,因金融市場全球化而進一步加劇。

  ■社會民主制度能壯大非資本主義的經濟組織形式,但傳統上沒有被看重。它的核心意識形態是支援資本主義平順運作,再運用資本主義產生的剩餘(surplus)之一部分,資助社會保險和公共財。

本書特色

  ◎與多位重磅級學者「交手過招」,包括《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知名歷史社會學家蒂利(Charles Tilly)與麥可.曼(Michael Mann)。讓真理愈辯愈明。

  ◎反省古典馬派理論過時要素(如經濟決定論),卻同時保留了馬克思主義的獨特性,亦即一方面探問導致不平等的因果機制,另方面也懷抱著規範性的關懷,不斷構思人民應當如何以集體之力,消弭社會不平等。

  ◎打破想當然耳的經濟迷思,例如工人結社程度與經濟績效為負相關;反之,證據指出,結社程度不上不下的地區,市場表現才位於低點。

  ◎反思21世紀階級兩極化加劇的現況,以作者曾深入研究的北歐模式為典範,對照出當前主宰全球的美式資本主義,為何令同為「99%」的你我陷入泥淖。

  ◎在學院內,此書能與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對話;在學院外,此書則能作為社運教戰手冊,讓運動者思辨「解放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與改革方向。

  ◎納入賽局理論的思維,反映出作者被譽為「分析馬克思主義」泰斗的本色,進而為左派觀點開啟新頁;此書更嘗試整合古典社會學理論三大家的論述。

  ◎圖表豐富,對案例或理論的比較均一目了然,亦提供了多維度、多層次的分析(例如:以生產、交換、國家來考察階級關係)。

各界推薦

齊聲推薦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馬克思本人浩繁的著作中,並沒有清晰定義或測量過剝削與階級,這個任務直到美國社會學者Erik Olin Wright才有明確的進展,因此,本書作者Wright可說是新馬克思主義量化典範的奠基者。」──林宗弘

  「他實踐並體現,社會學應肩負起『解放的社會科學』之艱鉅任務,求索叩問邁向更基進民主與平等的,『真實烏托邦』之另類可能。此外,他橫空而出創發的階級理論與實證研究,更是直接瞄準當代資本主義體制,日益惡化的「不平等」社會矛盾震央,進行診斷與審問。」──黃崇憲
  
  「Erik Olin Wright在本書中展現了一種開放、有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傳統:能夠截當代社會科學其他取徑之長,補馬克思主義之短,反之亦然。他的寫作帶有『分析馬克思主義』(analytical Marxism)所強調的清晰、嚴謹以及對微觀基礎(microfoundations)的追求,但並不因此犧牲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關懷,也就是召喚行動、消除壓迫、追求解放。」──萬毓澤

第十二章 停滯與危機時代裡的階級鬥爭與階級妥協

1. 試圖再創有利正向階級妥協的條件之策略

本文中我想探索的是沒那麼悲觀的劇情設定。在我的設定中,我們有可能為更強韌的正向階級妥協打造新的結構條件。創造這些條件必需落實政策,落實政策勢必需要進步意識形態的承諾。實際動員具備進步意識形態承諾的政治力,能有多大前景,這是困難的政治問題,非我能置喙。我處理的問題毋寧是,如果時勢允許,進步政治力可以落實哪些政策。倘若我在圖12.3的診斷不錯,階級妥協曲線的右峰是因為全球化和金融化釋放的力量而衰微,那麼我們需要的就是鼓勵在地生根的資本積累方式,以及對金融機構推行有效且民主的約制。

在地生根是什麼意思

談到「在地生根」問題的相關議題,Joel Rogers對他所謂「多產民主」(productive democracy,早先他稱作「王道資本主義」[high road capitalism])的提案,是很有前景的思考方向。Rogers主張:比起拼全國經濟,集中心力處理駐泊在大都會區域的地區經濟更重要,尤其應專注地方政府(local state)建設地方公共財的職份,畢竟高生產力的經濟活動就靠這些地方公共財支撐。此處強調的是生產特別密集的、增進生產力的基礎建設,為遵循資本主義規則的廠商創造深嵌地方的誘因:公共運輸、教育、研究園區、能源效率,不及備載。中小規模的廠商通常比較沒辦法四處移動,業主比較有可能在地方上有非關經濟的根系。潛在而言,充實的地方公共財對他們來說格外受用。
訓練和技能養成是這些地方公共財的一項關鍵元素,這是遵循資本主義規則的廠商揮之不去、經典的集體行動問題(因為其他廠商提供的在職訓練會誘使廠商搭便車)。在此,強勢的工會可以設計訓練計畫、協調技能標準(這是技能可攜的精髓),擔綱特別有建設性的角色。專攻這類公共財的區域發展策略,以審議的方式解決跟上述公共財相關聯的問題,也將地方集體行動者(尤其工會)帶進來。這樣的區域發展策略,可望產生與扎根在地的資本作正向階級妥協的在地條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