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瀕窮女子:正在家庭、職場、社會窮忙的女性

作者:飯島裕子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0-02-2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5406547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32頁頁
開數:14.8 x 21 x 1.65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社會議題/研究

定價:NTD$ 350
優惠價:NTD$ 315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飯島裕子(Yuko IIJIMA)

  東京都生,紀實作者、一橋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大學畢業後歷經專報記者、雜誌編輯成為自由業。於《The Big Issue日文版》、《婦人公論》等雜誌以專訪人物、報導文學為中心採訪、寫作外同時於大學擔任兼任講師。著有書籍《報導:青年遊民》(筑摩新書,2011年)、訪問集《99個人的小轉機創造法》(《The Big Issue日文版》編輯部編,大和書房,2010年)等作品。

譯者簡介

洪于琇

  政治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日文筆譯,平日以書、戲劇、電影餵養心靈。很喜歡自己的文字能夠幫助到別人的感覺。譯作領域包含漫畫、大眾文學、實用書籍。近期譯有《24H台灣漫旅》、《和風彩墨二十四節氣》(以上為瑞昇文化出版)、《東京復古建築散步》等等。

內容簡介

潛藏在家庭裡、無止盡的找工作、疏離的人際關係⋯⋯
血緣、社緣、地緣薄脆如紙的女性,
妳可能正在不知不覺的走入貧窮。

  日本根據「國民生活基礎調查」計算相對貧窮率,得出二十歲到六十四歲的單身女性中,有百分之三二的人可支配所得不到國民人均的一半(二○○七年時為不到一百一十四萬日幣)。就職冰河期的世代,面對至今仍根深柢固的性別不等,以及在此之下必須兼顧工作、結婚生兒育女,甚或單身的女性,無法自立更生,種種默默掙扎生存的真實樣貌,台灣是否也有既視感?

  本書採訪了日本十六歲到四十七歲的四十七名女性,分別就家庭安全網、職場現況、結婚生子問題、政府政策等面向,探討女性瀕臨貧窮的風險:

  女子貧窮為何不易被看見?

  經濟不穩定的單身女性多數會在老家生活,但是在家中也會面臨各種風險。住在家裡算是貧窮嗎?家事料理?還是女性尼特族、繭居族?

  工作到倒下、沒有訓練餘裕的職場、職場霸凌,疾病、人際關係碰壁等導火線,景氣倒退下的非典型雇員,女性在工作上當真更加順利嗎?

  關於結婚、生產等女性生活的困境,特別是少子化對策對女性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女性活躍計畫」卻讓遇到困難狀況的女性更加被孤立化,同時增加更多心理問題?

  「在訪問這些女性的過程裡,我經常會有『果然是這樣對吧』、『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感同身受。我終於才發現,原來她們的聲音替我說出了自己一直以來感到的生活困難。」

  我們又該如何追求一個任誰都不會感到生活困難的社會呢?

目錄

序章 何謂女性貧困
貧窮女子登場!/男性非典型雇用衝擊的背後/難以掌握的女性貧窮/連貧窮都沒資格的女性/男性養家模式/女性活躍的推動與年輕女性/訪談概要

第1章 名為家人的危險安全網
只能在原生家庭生活/單身寄生蟲的凋零/令人坐立難安的原生家庭/逃離暴力/徬徨街頭、無家可歸的女子/家裡無容身之處/關係上的貧窮/同居陷阱

第2章 潛藏在料理家務裡的黑暗
中途退學成為失去連結的開端/尼特族、繭居族都是男生?/連家人也漠不關心/父親死亡,生活急轉直下/開始工作前的困難/女子講座/埼玉的方針

第3章 正職員工也艱難
工作到倒下的女性們/消耗新人的血汗企業/一路下滑/為了付房租開始外送茶/增加中的精神障礙與霸凌/沒有餘裕的職場/使用身心障礙者名額工作/雖然當上了正職

第4章 非典型的負面連鎖
學歷與非典型雇用率/高中畢業女性的困境/肄業更艱難/高學歷窮忙族/官製窮忙族/無止盡的找工作/製造聯繫的場所/急病與非典型職的單身者/非典型雇用的黑暗

第5章 結婚生子的壓力
想要小孩/「單身女王」的登場/連「敗犬」都當不成/無緣社會、震災、聯繫/目標一億總活躍社會的「育兒協助」/不是優等生的妹妹現在是女人中的上位/全方位的少子化對策/就算勉強,當初有先懷孕就好了/非典型雇用者尋找結婚對象也很不利/即使是貧窮女子也要生/極端低迷的非婚出生率/少子化的大旗

第6章 女性的分裂
事業、丈夫、小孩,什麼都沒有/分裂的一九八五年/行政職減少所帶來的影響/女性活躍推動的光與影/生育且繼續工作的女性們/累積的孤獨感/不存在的一群人/往上推擠的壓力/頻繁發生的心理問題/超越分裂,建立聯繫

終章 追求一線曙光
「貧充」潛藏的陷阱/所謂的貧窮是什麼?/勞動的包容與脫離/家庭的包容與脫離/「男性養家模式」崩毀與意識落差/超越貧窮女子

後記

推薦

  朱剛勇 (NGO「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賀照緹(《未來無恙》紀錄片導演)
  賴芳玉(家事法、婦女援助專業律師)

  (以姓氏筆畫為序)

後記

  從開始採訪,希望揭露過去很少受到關注的年輕女性貧窮問題,至今已經過了四年。

  這段期間,市面上出版了好幾本以「貧窮女子」為題的書籍,網路上「貧窮女子」的報導更像「例行內容」一樣氾濫。

  報導中,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女性的外觀(衣服、服裝品牌、髮型、化妝方式等等),很多也巨細靡遺地交代了她們過去的男性交往史。有時候,服裝和一點小動作可以給予我們了解對方的重要線索,然而,這些媒體在報導貧窮男性時有那麼細微地描寫他們的外觀嗎?有訪問他們曾經交往過女友的細節嗎?

  如本書前文所寫的,訪問越多「貧窮女子」,便越覺得她們難以捉摸,難以研究。離家出走在街頭徬徨,每個夜晚去認識的男性家裡的十幾歲少女、為了賺大學學費在外送茶上班的明星大學學生、因為懷孕和剛生完孩子沒有地方雇用自己而在專門的孕婦風俗場所工作的單親媽媽——許多女性的經驗都很衝擊。然而,越是令人震驚的內容越像是障眼法般,令人看不清背後的貧窮問題。

  媒體討論的「女性貧窮」也有許多令人訝異的內容。這在引起注意上或許是個有效的手法,但一個故事越有衝擊力,「女性貧窮」便越被視為特殊事件,流於個案所發生的問題。

  再則,拒絕上學後繭居家中十年以上的女性,和反覆賺取勉勉強強生活費、持續一個人生活的女性派遣工身上,或許沒有戲劇化的故事,也有些女性從來沒和男性交往過。這些平凡的貧窮女子的聲音幾乎沒被傳達出來,即使是本書,大概也沒辦法說已經蒐集齊全。

  我們不能忘記,於本書登場的女性背後,還存在著無數連出聲能力都沒有的女性。無論任何時刻,我們都需要有對「現在不在這裡的人」的想像力。

  為了認識受訪的女性,我受到了各方的照顧——「inclusion net神奈川」、「with you埼玉」、「橫濱市性別平等推廣協會」、「首都圈青年工會」、「東京都高中肄業者調查小組」與其他人。此外,衷心感謝給予我連載機會的《婦人公論》工藤尚彥編輯、從企劃階段就給予我許多照顧的前岩波書店山川良子編輯、長時間麻煩她卻總是用一顆包容的心接受我的岩波書店上田麻里編輯。

  希望為處境艱苦的人們發聲,是這樣的心情帶領我走到這裡。然而,在訪問的過程裡,我經常感同身受地覺得「果然是這樣對吧」、「我以前也是這麼想」,因此受到許多鼓勵。我這才發現,原來她們的聲音替我說出了自己一直以來感受到的生活困難。

  沒有這些女性的聲音,本書便無法完成。在一面回想一個個願意向我分享自身經驗的女性,一面心懷感謝下,讓我就此擱筆。

二○一六年八月
飯島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