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 당신의 별자리는 무엇인가요

作者:俞炫準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22-08-1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6267031346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28頁頁
開數:14.8 x 21 x 4.28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人文/史/哲視野

定價:NTD$ 480
優惠價:NTD$ 432
庫存 > 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俞炫準

  韓國弘益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俞炫準建築師事務所(Hyunjoon Yoo Architects)代表人,亦為美國建築師。曾於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韓國延世大學研讀建築,以優異成績自哈佛畢業後,於國際著名建築師理查・麥爾事務所精進實務。2010年曾擔任麻省理工大學建築研究所研究員與客座教授。獲得2017年芝加哥Athenaeum建築獎、德國Design Award、亞洲建築家協會建築獎、亞洲Cityscape Award、首爾市建築獎、2013年度最佳七大建築、2013年金壽根Preview Award建築獎、美國CNN電視台15 Seoul’s Architectural Wonders、2010年大韓民國空間文化大獎總統獎、2009年新銳建築師獎等30多個國內外建築獎項。

  曾參與2010年韓國現代建築作家17人亞洲展上海展、2011年韓國現代建築作家16人亞洲展橫濱展、2015年墨爾本大學邀請韓國現代建築作家展。曾擔任青瓦台建築翻新顧問、大韓民國建築大展評審、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副理事長等要職。旅美時期的建築作品有「165 Charles Street Apartments, New York」等,2005年返國後的主要建築作品有「韓國青雲大學圖書館」、「主題動物園ZooZoo」、「江北三星醫院綜合診療中心」、「古里核電廠新大樓」、「Floating House」、「MUG Hakdong別墅」、「雙達里住宅」、「青年就業中心/社會企業開發中心」等。

  致力於向大眾傳播通俗易懂的建築學知識。參與過韓國電視節目,並撰寫《朝鮮日報》、《中央Sunday》、《每日經濟》專欄。於弘益大學開設的通識課程「現代建築的流變」,獲韓國政府KMOOC計畫選定製作為線上課程,並譯成多國語言、開放給全世界使用。著作也廣受好評,已出版中文書籍有《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移居地的標準》、《城市如何運作:從人文學看待城市的15種觀點》。

譯者介紹

邱麟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曾赴韓國首爾市立大學、延世大學擔任交換學生。譯有《孫石熙的脈絡新聞學》、《文明與數學》、《餐桌上的一匙歷史》、《我們該住在哪裡》、《城市如何運作:從人文學看待城市的15種觀點》等書。

  聯絡信箱:astronaut0716@hotmail.com。

內容簡介

我們所在的城市,也像是解體的玩具堆。

  雖然充斥著失去用途、廢棄的空間和如同廢棄物的建築,但其中也存在著能產生新意義的空間。

  我們有自己聆聽的歌曲Playlist,然而,我們卻沒有一個關於「空間」的清單——憂鬱或需要充電的時候可以去哪裡?需要思考或想獨處的時候可以去哪裡?可以讓我感到幸福快樂的空間有哪些?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是不容易的。有哪些空間造就了你?有哪些空間是現在的你很需要的?你所生活過的社區、巷弄和房子,即便早已物是人非,其中也一定存在著只有你看得見的光芒。如果有了這樣的「空間清單」,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更大的慰藉,且人生變得更加閃耀。旅行,並不是非得出國才能達成;在每天生活的城市裡,你也可以「發明」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賦予新的意義,定位自己的座標,甚至創造回憶。

  如同作者俞炫準建築師在書中所言:「這本書所提到的各種空間,是造就我的空間,以及我所喜歡的空間。那些空間,是我的人生中偶爾閃現的一些微弱的星光。而我寫這本書,就是在試著將那些互相都隔著一段距離的微弱星光連結起來,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星座座標。」

  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
  A love letter to my city, my soul, my base.

章節試閱

Prologue 向環抱著你我的城市,說一說話

這一生所相遇的每個人,都會影響著自己;我們出生後遇見父母,接著是兄弟姐妹、朋友、情人、師長。與他們一同度過的歲月,就像一雙捏陶的手,形塑出自己。而書本、電影、音樂、繪畫等藝術,也是造就自己的力量之一。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都是來自那一個個經驗的累積。

空間承載著歲月,同樣左右著自己。在這本書裡,我想談談那些讓我之所以成為我的空間。小時候,我只是被動地處於一個又一個空間裡;但長大後,我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空間、佈置我所在的空間,甚至成為了一名建築師,不停地創造新的空間。我們無法改變自生下來就注定好的父母與手足的血緣,但我們可以選擇長大後要接觸哪些朋友、書本和電影。而空間亦然。

認識新的對象時,如果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什麼好,我們往往會問對方有哪些家人、喜歡什麼電影,因為藉此就能夠認識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而我總覺得,如果談談我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空間,以及我所喜愛的空間,也等同於在談我自己。我寫進這本書裡的故事,或許可以說是對很親近的人,才會說出的故事。我在年屆半百之際將這些故事出版成書,一方面亦是希望藉由寫作,更深刻地凝視自己。因為,凝視那些空間,就等同凝視自己。

電影《曼哈頓戀習曲》裡,身為音樂人的兩名主角穿梭於曼哈頓的大街小巷,在街頭錄製唱片。於是,對某些人而言是觀光景點、對另一些人而言是工作地點的曼哈頓,在兩人的眼裡變成了一座龐大的錄音室。同一個空間,會因為不同的人而產生不同的意義。這就像,聆聽同一首香頌,懂法文的人和不懂法文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我喜歡聽香頌,純粹是喜歡香頌的旋律、和弦和裡面的歌聲,歌詞的意義則一無所知。但如果懂法文、聽得懂歌詞的內容,必定會產生更深刻的感受。正所謂,「知道的愈多,看見的愈多」。所以,人不同,價值觀就不同;價值觀不同,喜愛的空間就不同。


建築是我的專業,若從大學一年級開始算起,我相當於從事建築研究與工作近三十年,自然會對於同一個空間產生不同的觀點和理解。我不是指更好或更壞,而是純粹指有所不同。至於城市,我自然也會從不同的角度,對空間進行解讀。因此,我認為「好」的空間,和非建築專業者所認為「好」的空間,必定有些不同。

跟我同輩的男性大多在組裝式玩具的圍繞下長大。兒童雜誌《少年中央》經常刊出組裝式玩具的廣告,大家總在看了那些廣告後,到文具店把ACADEMY等公司推出的組裝式玩具買回家DIY。但,對於那些組裝式玩具,我總興趣缺缺,因為我討厭按照別人所寫的說明書來玩玩具。而那些玩具的組裝步驟,少則數十個,多則上百個,還必須按照順序一個個組裝才能成功;假如稍微更動順序、已經黏上白膠的話,問題就大了——例如還沒將飛機的輪子裝上,卻已經黏上了機翼。我還記得,我好幾次在沒看說明書的情況下自行組裝,結果搞砸,被哥哥臭罵一頓。跟著說明書一步一步來,一點也不好玩。或許基於相同原因,我也討厭必須跟著解題步驟來做的數學題。在這種個性的使然下,比起買新的組裝式玩具來玩,我更喜歡從哥哥玩過之後解體的玩具堆裡,組裝出全新且只屬於我的玩具,並賦予其意義。就連玩樂高的時候,記憶中我也從未乖乖地按照圖上的樣子去做,而是喜歡將眼前的樂高積木隨意組合成不同的樣子。那些玩具雖然本身沒什麼特別的價值,但每一個都不同,若賦予其意義,就會成為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玩具。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創造出自己的價值、自己的世界。

我們所在的城市,也像是解體的玩具堆。雖然充斥著失去用途、廢棄的空間和如同廢棄物的建築,但其中也存在著能產生新意義的空間。倘若從建築師的角度去看,你會發現,城市裡有很多能再利用的空間。就像學了法文就能開始聽懂香頌,只要我們學會如何為空間賦予專屬於自己的意義,城市就有可能被重塑。旅行,並不是非得出國才能達成;在每天生活的城市裡,你也可以「發明」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賦予新的意義,以及創造回憶。

在這本書裡,我想談談,有哪些空間成就了今天的我,以及我所喜愛的幾個地點。期待各位在閱讀過後,也開始尋找那些對你而言很特別的空間,並且和身邊的人分享。如果只是追隨別人口中的熱門景點,那就像一輩子只購買現成品一樣。我希望,在這座城市裡,你能夠找到對你而言獨具意義的空間。那麼,環抱著你我的這座城市,將開始與你產生對話,而整座城市也將變成你我小時候玩尋寶遊戲時的大型遊樂場——整個城市就是一座金銀島。如果你覺得自己彷彿被困在考試院的小房間裡、抑或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都似乎不花錢不行,那麼,我希望你讀了這本書之後,能夠在城市裡找到你以前未曾發現的新的空間。而你也將感受到,這座城市正溫柔地環抱著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