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

作者:西格麗德.努涅斯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3-06-2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570869651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48頁
開數:12.8 x 19 x 1.3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人文/史/哲視野

定價:NTD$ 360
優惠價:NTD$ 324
庫存 > 有

作者介紹

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

  生長在紐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巴拿馬華人。大學就讀巴納德學院,之後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藝術碩士(MFA)。畢業後陸續擔任《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巴黎評論》、《紐約客》等雜誌的撰稿人,並於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任教,更曾在多所大專院校擔任訪問或駐校作家。作品收錄於多本選集中,包括手推車獎選集與美籍華人文學選。曾獲2019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獎、懷丁作家獎、羅馬文學獎、柏林獎學金。

  近年代表作《摯友》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殊榮,更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現居紐約。

譯者介紹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長篇小說《聲音與憤怒》、《我彌留之際》、《激情》、《沼澤女孩》、《消失的他們》;短篇小說集《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人類學作品《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尋找尊嚴:關於販毒、種族、貧窮與暴力的民族誌》;圖像小說《歡樂之家》等。

內容簡介

──國際知名作家書寫傳奇不朽的文青女神──
回憶寫作中的代表之作
呈現更「蘇珊」的人性面向
一個躁動不安、才華洋溢的靈魂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摯友》、《你受了什麼苦》作者──西格麗德.努涅斯

  懷抱著愛與敬意,記錄桑塔格的特立獨行
  寫下兩人既親密又糾結的點點滴滴
  這些年來,我見過或聽說許多人曾表示,他們是在年輕時讀了蘇珊.桑塔格的作品才想成為作家,而且這種人多到驚人。
  ──西格麗德.努涅斯

  那年,傳奇大作家43歲,而她25歲。

  努涅斯第一次見到桑塔格時還只是一位胸懷抱負的青年作家,而蘇珊已是文壇傳奇人物,以她的論戰文章、前衛的個人風格聞名全球。不久後,桑塔格將努涅斯介紹給她兒子──作家大衛.里夫,兩人開始約會。之後,努涅斯搬進里夫和桑塔格合住的公寓。如她寫道:

  我們三人住在一起——蘇珊、她的兒子,還有我——這真的是個好主意嗎?難道大衛跟我不該自己找個地方住嗎?她說她找不到我們不能住在一起的理由,就算大衛跟我打算生孩子也一樣。若有必要,她說,她很樂意撫養我們所有人。當我表達疑慮時,她說:「別這麼保守。誰說我們一定要活得跟別人一樣?」

  那些年,待在罹癌癒後的桑塔格身旁,努涅斯見證了當時眾多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最風光的、最私密的、當然也有最怨懟的事。面對約會對象的母親、寫作前輩、同為聰明有想法的女性,她們之間除了良性的互動,亦少不了緊繃又糾結的時刻。如今努涅斯已是國際知名的小說家,在桑塔格過世後,她將這段深具意義的過往撰寫成書,回顧親身相處的傳奇人物,並獻上她深深的愛。

  關於桑塔格,努涅斯的回憶包括:

  .名字啊︒蘇珊向我坦承,獲得這樣一個無聊又平凡的名字始終讓她開心不起來。「妳看起來不像是叫蘇珊的人」,她會模仿那些對自己這麼說的人。

  .某次跟她共進午餐,我意識到回去工作會遲到時,立刻從桌邊跳了起來,她態度訕笑,「坐下!妳不需要那麼準時。別活得那麼卑微。」卑微是她最喜歡講的詞彙之一。

  .她的不安全感究竟跟性別有多少關係,我們無從得知。但想到這個驕傲、聰明又有野心的女人成長於女性解放的年代之前,以及她在日常生活中得面對多少的偏見,任何人都能想像她一路以來受過不少屈辱。

  .你們那裡到底是什麼狀況?我記得有個朋友笑著說,「所有人都想像過各種最不道德的情節,但其實你們那裡的狀況很典型:占有欲強的控制狂母親,還有充滿罪惡感的兒子。」

各界推薦

感動推薦

  汪正翔|攝影師、作家
  柯裕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作家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盛浩偉|作家
  蔣亞妮|作家

國內外好評推薦

  ★ 關於桑塔格,寫得最好的書寫。──艾德蒙.懷特|作家

  ★ 桑塔格目空一切,缺乏安全感,對美和愛毫無招架之力,卻又強烈不願妥協,不過,正如努涅斯在結尾處暗示的,她肯定是年輕作家所能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出版者周刊》

  ★ 在「我認識桑塔格」類型書寫之中,獨樹一格的回憶傑作。──A.O. 史考特|《紐約時報書評》

  ★ 優雅、懷抱敬意、卻又令人疼痛的坦誠。──《Kirkus書評》

  ★ 以不偏不倚的幽默、富有情感的敘述,詳盡又入微的觀察,道出公眾人物私下那複雜又矛盾的那一面。──莉迪亞.戴維斯|作家、譯者

  ★桑塔格已經成為一種形象,但是這本小書讓我們看見桑塔格作為一個人。但是什麼是人呢,所謂的「人」並不一定是一種本質深刻的描述,而她痛很冷天氣、痛恨小提包、痛恨教書。這些瑣碎的事實儘管不能形成一種結構,然而或許人就是被這些片段所驅動,然後成為人。──汪正翔|攝影師、作家

  ★ 哭有時,笑有時,哀悼有時。追憶蘇珊・桑塔格,也似如她本身一樣,無法一言以蔽之,縱使這本小書只是由短短兩年的時光切片所構成,卻依舊反射出萬千形象——那是她思想與論著之外,或許可以稱之為「心」的東西。──盛浩偉|作家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作家駐村活動。因為一個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的理由,我必須延後抵達的日期。我擔心遲到會惹人不悅,但蘇珊堅持那不是件壞事。「無論做什麼,打從一開始就打破規則準沒錯。」對她來說,遲到就是她的規則。「我唯一會擔心遲到的場合,只有搭飛機和看歌劇。」就算人們抱怨老是得等她,她也毫無歉意。「我就想,如果大家不夠聰明,不懂帶點什麼來讀的話……」(但若真有人如她一般通透這番道理,搞得她必須等對方時,她又不高興了。)

我對準時抱持一絲不苟的態度,這點讓她很受不了。某次跟她共進午餐,我意識到回去工作會遲到時,立刻從桌邊跳了起來,她態度訕笑,「坐下!妳不需要那麼準時。別活得那麼卑微。」卑微是她最喜歡講的詞彙之一。

所謂例外主義:我們三人住在一起——蘇珊、她的兒子,還有我——這真的是個好主意嗎?難道大衛跟我不該自己找個地方住嗎?她說她找不到我們不能住在一起的理由,就算大衛跟我打算生孩子也一樣。若有必要,她說,她很樂意撫養我們所有人。當我表達疑慮時,她說:「別這麼保守。誰說我們一定要活得跟別人一樣?」

(有一次,在聖馬克廣場上,她指向兩名舉止古怪的女子,其中一位是中年婦女,另一位已邁入老年,她們穿得像吉普賽人,還留著一頭飄逸灰髮。「老波西米亞人,」她說。然後又打趣地說,「這就是我們三十年後的樣子。」超過三十年過去了。她死了,現在也沒有波希米亞人了。)

我們認識的時候,她四十三歲,但在我看來非常老。部分原因是我當時二十五歲,在那個年紀,任何超過四十歲的人都讓我覺得很老。但其實也是因為當時她剛結束手段激進的乳房切除手術,身體正在恢復。(這裡她也打破了一條規則:她拒絕接受醫院方建議的復健運動時,一名同情她的護理師在她耳邊悄聲說,「哈皮.洛克斐勒 也不肯做。」)她的膚色蠟黃,而她的頭髮——很多人覺得她是刻意把黑髮中的部分髮絲漂白,這點總讓我迷惘,因為只有那些白髮是她的真實髮色,而且應該一看就知道才對。(是有名美髮師建議留下一部分不染,看起來才不會那麼假。)化療讓她的頭髮輕薄不少,卻沒有完全帶走那頭豐厚到驚人的黑髮,只是長回來的大多是白髮或灰髮。(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