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受苦的倒影:一個苦難工作者的田野備忘錄

作者:魏明毅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3-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6267236130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12頁
開數:14.8 x 21 x 1.56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社會議題/研究

定價:NTD$ 400
優惠價:NTD$ 360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魏明毅

  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二十餘年諮商心理師與社會工作領域督導。著有《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曾獲第四十六屆金鼎獎與二○一七臺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首獎。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有與苦難交錯的瞬間
我們如何意識到向烈焰索取涼冷的荒謬性,並迎向不同質地與軌跡的生命狀態?
《靜寂工人》作者將田野自碼頭轉向苦難工作者的日常
與受苦之人同行,需要一鏟一鏟地堆疊,讓自己警醒如鐘、穩如大山

  這是一份諮商心理師/資深督導/苦難工作者的日常備忘錄,記錄多年來作者於第一線與受苦之人往來互動的觀察與反思。無論是向社工示傷索愛的少女、揚言自殺的家暴者、未成年的加害者、體制中麻痺的公務員、忘卻初心的校長、被迫道歉的社工……或許都是受苦者,有千絲萬縷的困境,而與受苦之人同行的苦難工作者,需要一番磨練與技藝,才能在將他人拉出黑洞的同時,不致捲入。

  觀察苦難、面對苦難、拆解苦難的「苦難工作者」,也可能在資本與權力結構中沉淪或被吞噬,權力與利益亦可能阻止工作者對困境發問,作者不斷反身追問、批判、檢討,讓人直視自身的投機與軟弱,然而這些反省不只提醒工作者,同時也指向作者自己。在反覆細心的逼視與適時出手介入的過程中,作者培養出穩如大武山般安靜強大的內在。

  曾受人類學訓練的作者,從日常田野中反覆思索,鍛鍊出深邃而敏銳的文字,指出人是如何鑲嵌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構中,形成當代複雜的精神狀態/精神失序。作者一層一層抽絲剝繭抵達核心,透過一篇篇的日常備忘,讓我們洞悉從個人到體制的困境與缺漏,溫柔地同理從縫隙中跌落的人們,扎實地承接起工作者的不知所措,也具有反身性地提醒苦難工作者保有警醒與初衷。

二○二一年七月八日,上午

所在:醫學中心醫院

事:談話

備注:下一回合新生

我和小新坐在一所醫學中心級別的醫療機構候診區。那裡安置著大約七、八十張座椅,超過二分之一的座椅空著。我問小新是不是候診的人通常不多,小新聳聳肩說他也不清楚,他不喜歡到大醫院,感覺很沒有希望。又補了一句:「但這次有人陪診,好很多,不是自己一個人,不然,我可能中間就會跑掉了。」

第一次會談即發現,小新表面上看來嚴肅與略顯平溫,實際上卻能輕易顯現出對幽默話語的感知。他總能在細小笑點,毫不錯過──但不是討好地──發出坦率的笑,那是靈魂再次活絡的時刻,人在那瞬間逸出了所在的苦難軌道。但會談裡的輕鬆時刻,並非造作刻意,實則因為我──作為一名正式談話的參與者──深知我們兩人都將有機會從這段關係裡,越過往常小新所熟悉的病理觀點,重返人與困境的視界。

十幾年前,還在大學諮商中心任職時,我頭一次遇到被診斷為思覺失調(時稱精神分裂)的學生。服藥史十餘年,由於經年反覆住院,當時他已是三十多歲的大學生,在大多數沒有症狀來襲的時候,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如他所稱的「尚屬滿意」──繼續想完成的學位、參加喜歡的社團活動,在感到不安的時候,休生離群。最重要的是,能知道如何在眾人眼光中的「優秀」手足群當中自處。他告訴我,多年反覆體驗後的方法就是練習趨吉避凶──在需要休養的時候不去勉強奮戰,想做又做得到的事,盡可能去做,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原來不需要與兄姊相同。

那一段他所敘說的,是如何在單一價值指標的社會生活裡,安然地不工整。

檸檬的清香,不需也不應與蘋果的濃甜競逐比擬。不同生命,有各自的路徑與去處,檸檬與蘋果如同花草樹,不應也毋須競賽或占領異科別屬。天並不高於地,如同空氣不尊貴於水。差異,僅用以指出不同,不是區辨前後高低優劣。那位老學生花了十餘年於艱難世界裡,覓得專屬於自己的方法與意義。時至今日,我仍清楚記得由他所開口說出的趨吉避凶。它指出了一條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