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單身年代:一個人的生活可以簡單,卻不會孤單

作者:伊利亞金・奇斯列夫Elyakim Kislev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11-0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4777532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頁
開數:21 x 14.8 x 1.7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社會議題/研究

定價:NTD$ 390
優惠價:NTD$ 351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伊利亞金・奇斯列夫Elyakim Kislev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目前於希伯來大學擔任教職,專長為少數族群、社會政策及單身研究。

譯者簡介

譯者簡介

林怡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拯救嬰兒?新生兒基因篩檢的影響》、《疾病與民主:工業化國家如何面對愛滋病》。譯文賜教:linyiting1207@gmail.com

陳依萍 Nita Chen
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和師大譯研所,現任全職自由譯者;相信翻譯要能傳情達意,必須兼顧理性與感性思維,以流暢筆調再現原文的語境及脈絡,因此不斷朝此努力;譯作另有《敢要就是你的!讓你無往不利的談判溝通密技》、《你永遠有更好的選擇:哈佛頂尖商學院教授的8堂人生經營學》、《正向教養前3年》;聯絡方式:nitachen.trans@gmail.com

羅椀齡
台大新聞所、社會系畢業。兼職翻譯和全職媽媽,有兩隻虎斑貓。深度報導論文主題是長照體系下的家庭照顧者。對奇幻小說、人文社會、心理諮商和兩性婚姻書籍情有獨鍾,也是線上遊戲資深玩家。有教會諮商書籍、論文、商業文件、一般文件翻譯經驗。希望未來可以翻譯或寫出,從心理學角度看女性成長和基督教信仰的書。

內容簡介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 5星滿分好評

現在是「一個人也可以快樂過活」的時代!

學會如何照顧自己、探索人生,活得更自在!


半數人口皆單身的時代即將來臨

未來美國的新生兒每4個就有1個會終身單身;歐洲大都市的單人家戶比例已經超過半數;

瑞典、挪威、丹麥、德國的單人家戶占了總戶口的40%;中國的單人家戶比例在20年內翻了3倍。



在這個世界上,單身的人其實比你想像的還多!

雖然單身人士時常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與歧視,認為他們「很寂寞」或是「有問題」;

但最新研究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單身」,單身人士甚至是全世界成長速度最快速的族群!

作者發現,單身人士其實比已婚人士更快樂、更不自私,也更容易在生活中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


了解全球的單身人士是如何透過非傳統方式獲得親密關係,如何在工作中獲得意義,以及如何在變老的過程中形成屬於自己的群體。

透過了解單身的好處,改變對單身的刻板印象;學習如何享受單身、活得自在。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 ▌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吳若權

東京著衣/Wstyle品牌創辦人 周品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游美惠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單身年代》以周全方式探索單身生活未受正視的興起之勢,能夠為個人帶來更多選擇自由和幸福感,並且增進各經濟體的表現。」
 ──《前言書評》雜誌(Foreword Reviews)

「來讀這本書吧!無論想維持單身或擁有正向情感關係,這本書都能提供一切解答。」
 ── 蘇珊.艾略特(Susan J. Elliott),著有《分手後,人生才真正開始》

「奇斯勒夫用文字帶大家遊歷世界各地,瞭解單身族在持續不斷的歧視風氣底下,依然能夠擁有快樂生活。」
 ──勞利‧希格(Laurie Essig)教授,著有《感情顧問公司》(暫譯)(Love, Inc.)等

「《單身年代》一書大力促進眾人認識單身族群,未來多年也將能發揮試金石的作用。」
 ──蓓拉.迪波洛(Bella DePaulo)教授,著有《單身,不是你想的那樣!》

「不啻為湧入重大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股活泉。基斯勒夫用巧妙方式讓大家知道現代單身人士也能幸福過生活,且公共政策必須做出相應調整。」
 ──喬瑟琳‧克勞利(Jocelyn Crowley)教授,著有《銀髮離婚潮》(暫譯)(Gray Divorce)

「奇斯勒夫在書中整合第一手敘事內容與資料分析,引領讀者一覽環球地區的人口變化而使人大開眼界;不僅用高超的圖表方式來呈現世界各地的單身風潮,也詳細交代這對個人安適感及不平等問題的影響。這本書深入淺出,充實了單身生活相關文獻之餘,也號召學者和立法者起身行動。」
 ──阿隆德拉‧納爾遜(Alondra Nelson),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SSRC)主席

「剛聽聞此書,我就迫不及待想拜讀。基斯勒夫捕捉了終其一生自願單身及婚變後選擇單身者真誠的喜悅。書中構想幅度和國際視野之廣,使其對該研究領域功不可沒。」
 ──瓊恩‧德爾法托(Joan DelFattore),著有《型塑中的知識》(暫譯)(Knowledge in the Making)

「推薦此書。大學新鮮人、研究員與專業人士或一般讀者皆宜。」
 ──《選擇》(CHOICE)月刊

「此書……讀者不侷限於學界人士。只要你想看巧妙深思而獨樹一格的單身型態議題討論,都會在《單身年代》找到許多令人喜愛之處。奇斯勒夫把想法呈現給讀者的方式,不愧對成功實用大眾圖書之名,例如,以受訪單身人士的心得來解析論點,外加自己親身體驗過的各種佚事。」
 ──《心理分析》(Psych Central)網站

「這本書彙整豐富來源資料,並且經過仔細研究。奇斯勒夫詳盡解釋『自願單身』現象,並提供許多單身者訪談和部落格的真實案例。」
 ──《耶路薩冷郵報》(Jerusalem Post)

第三章 抵抗社會壓力

單身人士所受的汙名化及社會壓力

英文的 stigma(汙名)一詞源自希臘文 στίγμα,原義可以簡略翻譯為「汙點」或是「標記」,是深植於古希臘文化的概念,說的是叛國賊、罪犯或是奴隸身上的顯眼刺青或是烙印,這些人被視為道德上水準低落,也就是「腐化的人」,大眾要避免跟他們接觸、把他們隔離開來。時至今日,這個詞彙的語義已與過往不同,而現今施加汙名的形式有好幾種,且以各種理由施加汙名,包含身心障礙、種族、族裔、健康和教育背景等等。

要是一人遭到汙名化,就會在情緒和觀念上產生負面影響。尤其,負面的心理影響包含引發精神疾病、減損自尊、憂鬱和自我認同感不佳,且要是處於充滿脅迫感的環境,情況就會更嚴重。不僅如此,汙名化會直接造成教育、經濟和法律層面的影響,譬如,朋友或同事間可能排擠遭汙名化的人,認定自己的社交圈子容不下這些不懂事或不友善的人,而不讓他們參與某些活動。這可能會影響當事人的行為,進而導致他社經地位又更惡化。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許多西方國家的單身人士在成年人中占多數,但其實單身人士受到嚴重的汙名化。如同我先前所提到的,一項研究找來一千名大學生,讓他們列出對已婚和單身人士相關聯的特徵,結果顯示,相較於單身人士,大家較常認為已婚的人成熟、幸福快樂、和善、有愛心且誠實;相反地,單身人士給人的感覺是不成熟、缺乏安全感、以自我為中心、悲慘且孤單。

後續又請同一批學生描述兩個不同年齡組別的已婚及單身人士(二十五歲及四十歲),結果發現年紀越大,負面特質更為明顯。他們認為四十歲的單身人士特別在社交方面不成熟、適應不良且更有妒嫉心。與已婚人士獲得的評比相較,有些類別的得分甚至低了五十%。此外,大家也認為未婚人士的居住安排不盡理想。由此可見,單身人士常受到他們所不屬於的身分(像是有婚姻)或是欠缺的事項(像是小家庭或是伴侶)所定義,因此使得現實世界將單身視為偏離常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