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平台資本主義

作者:尼克.斯奈錫克
出版社:手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87416227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80頁
開數:13.1 x 19.1 x 1.5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社會議題/研究

定價:NTD$ 360
優惠價:NTD$ 360
庫存 > 補書中,備貨時間較長

作者介紹

尼克.斯奈錫克(Nick Srnicek)

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數碼人文學系數碼經濟學講師。他同時合著〈加速宣言〉(Accelerate Manifesto)、《發明未來:後資本主義及沒有工作的世界》(Inventing the Future: Postcapitalism and a World Without Work)等著作,提出「加速主義」(accelerationism),深具影響力。

譯者介紹

譚以諾

香港評論人及作家。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後修讀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碩士課程,研究香港文學及生態。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講師、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榮譽)學位課程課程主任。曾獲2010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文學評論組第一名。著有《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關於H城的傳說》、《黑目的快樂年代》。作品散見於《小說風》、《字花》、普普文化站。

內容簡介

數據是這個年代的「新石油」
平台是復興今日資本主義的領頭先鋒
──果真如此嗎?

  小至普羅大眾的衣食住行、工作社交,大至工商業大鰐的產能調配、重機租賃,平台企業如Facebook、Google、Uber以網頁和APP,將現代社會的生活與經濟需求集於一身,滲入日常每一環節。

  表面上,平台的建立旨在賺取服務費或銷售產品;然而,壟斷當代資本主義新原料:數據,成為基礎數碼基建的擁有者,才是這些科技與工商業巨擎的真正目標:Facebook追蹤用戶的所有線上活動;Google記錄用戶的搜尋數據與cookies;Amazon雄踞數碼企業的硬件軟件……

  螫伏於上世紀的經濟低迷、科網狂熱與幻滅,破土於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後,世界經濟逐漸由壟斷式平台寡頭主導──上有FAANG等傳統大鰐,下有Uber、Airbnb等後起之秀。資本主義的前路如何?平台是否復甦經濟的救世之手?尼克.斯奈錫克的《平台資本主義》,將是這些討論的重要起點。

各界推薦

本書最大獨特之處,是把平台經濟放到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歷史脈絡中,進行總體性的分析解釋。在作者斯奈錫克看來,工業資本主義與網路新經濟之間存在很強的歷史連續性。只有理解了前者及其內在問題,如產能過剩、「資產價格凱恩斯主義」,才能理解後者為何可以如此狂飆突進。歸根結底,科技資本、工業資本都與金融資本一樣,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組成部份。如此的總體性觀點,適用於西方國家,也適用於亞太地區。

為了論證「平台」和「資本主義」骨肉相連這一與眾不同的重要觀點,斯奈錫克首先回顧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三次危機,逐步導向平台霸權。然後他提出平台企業的五種類型,逐一進行深入剖析。他在總結部份進一步反思平台資本主義的規律與挑戰,並展望平台社會主義的前景。

──邱林川,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及新媒體系教授

本書有着非常明確的左翼進路,在看似繁複的發展形貌下,道出平台資本主義之秘密,梳理出貫穿之社會權力關係,協助讀者參透現況與可能趨勢。當中亦不免帶到與平台資本主義對峙之策略,例如平台之民主化,記述着平台相關行動者的反制,不論只是倡議中的前者,或是已然萌芽的後者。作者斯奈錫克對反制平台的手段着墨並不多,但不能說這是本書的瑕疵,只能期待更進一步的探索。

──林佳和,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數碼化的媒體科技發展,促使媒體更趨歛合(converged),亦直接造就平台化經濟(platformed economy)興起,帶來無限具創意的商機之餘,亦引發新的勞工生態及其問題。當中,蓬勃的代購及外賣平台經濟尤其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失業的打工一族帶來「及時雨」,包括不少結構性欠缺就業機會的邊緣組群(例如女性及少數族裔)。但另一方面,較低技術的平台勞工,因工種選擇較少,員工易受制於資方壟斷式的操作,強迫他們以自僱形式工作,欠缺勞工保障。又因入行門檻低,吸引不少人紛紛入行,使資方可以不斷將單價下調,造成剝削。在「零散勞工」(gig labour)已主導全球化勞工生態現象的今天,我們好應追溯產生這種勞工特性及問題背後—數碼及平台化資本主義—對勞、資,以及客,三者關係的微妙轉化,才能較全面、深入剖析零散勞工對邊緣社群的影晌。

《平台資本主義》正正為這重要及影響深遠的題目作了先導性探討,除為平台經濟提供歷史視野之外,亦勾劃科技及經濟巨輪怎樣推動媒體化商業,分析其對資本主義本身的影響,並對不同類型的社交媒體、平台生意對媒體網民、消費者等「數碼勞工」或平台僱員所構成的剝削有深入仔細的討論。此中譯本盡見譯者的功力及忠於原著的心思,將原文所包含的抽象深奧概念精闢地翻譯過來,然後加入原著英文詞彙給讀者作對照。譯本更將原文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筆觸及神緒發揚光大,筆風順雅,可讀性非常高。此書不單大大填補了有關平台經濟的華文著作的空隙,更將對亞太區相類研究,及對此課題有興趣的華文讀者社群,貢獻深遠。

──梁旭明,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研究媒體、族裔政治及零散勞工)

斯奈錫克《平台資本主義》寫出了我的心底話,他從馬克思理論傳統出發,有力地指出,平台經濟只不過是資本主義這個幽靈的一項變種,必須揭開資本主義運作邏輯的面紗,才能讓它的「真相」畢露,讓大話連篇的數碼平台逃不過大眾雪亮的眼睛。

──潘毅,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

目前,有關如何服膺平台邏輯賺大錢、如何抓準平台上的消費者等相關行銷書籍相當多;另也有一些批判平台如何壟斷與操控使用者的相關論述。然斯奈錫克直接針對平台的特徵與基礎建設作介紹與分析,並透過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史檢視當代平台經濟的基本元素與本質。本書是一本適合一般讀者或相關興趣研究者的入門知識書,是當代所有網路使用者都應理解與閱讀的內容,協助我們看清平台經濟本質背後的殘酷,以及我們日益依賴平台的日常生活該如何重新檢視其中壟斷與剝削的問題,並且構思不同於現今平台經濟的新模式。

──蔡蕙如,台灣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助理教授

我們被告知,我們正活在巨大的轉變中,共享經濟、零工經濟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等說法在我們身邊出現,伴隨着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彈性這類誘人的形象。作為工人,我們該從固定工作中解放出來,尋找機會以販賣各類產品和提供各類服務來過活。作為消費者,我們眼前有千萬種按需服務,亦有一堆接駁用具,承諾於我們心血來潮時滿足我們。本書正是要探討這當代現象和新興技術的化身:平台、大數據、立體打印、進階機械人、機器學習和物聯網。本書並非首本討論這些話題的書,但取態與眾不同。在現有著作中,有一批聚焦在冒起中的科技之政治,集中探討私隱和國家監控,卻忽略了與擁有權和盈利相關的經濟議題。另一批關注企業如何體現某些理想和價值,並批評它們的非人性化—但同樣,這批著作無視經濟語境和資本義制度之強制。有些學者確有考察這處浮現的經濟動向,但僅視之為個別現象和脫離歷史的存在。他們從不疑惑為何我們現在的經濟長成這樣,亦不明瞭當下經濟如何回應往日的問題。最後,確實有不少分析指出智能經濟對工人來說是何等糟糕,亦指出數碼勞工如何顯示出工人與資本關係的轉移,然而,它們對更廣闊的經濟動向和資本主義社會間競爭的分析,則置之不理。

本書旨在從資本主義和數碼科技的經濟史出發,於上述角度輔加觀點,同時指認出各式經濟形式及內蘊在當代經濟中的競爭張力。本書把主要的科技公司視為資本主義式生產模式裡的經濟動力,確保讀者能了然它們的運作。這意味着從中提取出以加州意識形態(Californian Ideology)之價值來定義的文化動力,或想要執掌權力的政治動力。那些動力被迫尋求利潤,阻擋競爭。這使它們無法預計和推測甚麼事情可能發生。更重要的是,資本主義驅使公司不斷尋找新利潤、新市場、新商品和新剝削的方式。對某些人來說,如此聚焦在資本而非勞動,或會推演出一種粗鄙的經濟主義;但是,在我們身處的世界中,勞工運動早已被大大削弱,如此看重資本只不過是反映現實罷了。(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