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不平等的童年【跨世代社會學革命性經典鉅著】: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

作者:安妮特.拉蘿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1-11-03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3845942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00頁
開數:17 x 23 x 2.8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社會議題/研究

定價:NTD$ 520
優惠價:NTD$ 468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安妮特.拉蘿 Annette Lareau

  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在社會階層、家庭與教育等研究領域有卓越貢獻,曾任美國社會學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不平等的童年》是她的學術代表作,榮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SA)與美國社會學會(ASA)數個重要獎項,成為家庭社會學、教育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必讀經典,開啟親職教養研究之先河。

譯者簡介

林佑柔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現旅居海外。仍未放棄組織布萊梅樂隊的夢想。

★社會學革命性經典鉅著★
★二十一世紀家庭與教育學界的里程碑★
★重量級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的經典著作★

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

不同階級、不同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
他們的現在和未來有多麼迥異?
童年的不平等,也複製了未來的不平等……

  【2003年初版,榮獲美國學界各項大獎】
  ★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SA)評審大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文化類、家庭社會學最佳書籍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童年與青年研究傑出獎、社會問題研究C. W. 米爾斯獎

  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走訪了十多個家庭,帶著團隊深入教養現場,
  觀察親子間的相處模式,也目睹家庭與體制的社會互動。
  作者發現:階級是所有問題的出發點!

  ▌規劃栽培 vs. 自然成長,階級帶來的起跑點不平等

  社會階級除了帶來不同的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本,也使得父母偏好特定的教養策略,
  因此塑造了孩子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中產階級的父母傾向於規劃栽培的教養邏輯,貼近社會現實面、注重語言溝通能力,引導孩子長成主流社會偏好的模樣。當孩子面對權威機構,便不怕說出己見,堅持爭取有利的結果。

  ➤勞動和貧窮階級的父母則傾向讓孩子自然成長,平時放任孩子放學後獨自看電視或上街玩耍,沒有長期為孩子培養社會化等相關能力,一旦孩子面對權威機構時卻容易因害怕而噤聲。

  ▌新增回訪記錄,研究更全面
  睽違十年,安妮特.拉蘿再度上路,拜訪當時的研究對象。
  這些孩子成熟了,家庭已不是人生中影響力最重的部分,
  但無論其他外在因素,家庭始終是「階級複製」的主要關鍵。

  不平等的階級,會帶來不平等的生命歷程。
  童年,只是一切不平等的開始。

名人推薦

跨領域強力推薦

  ★吳曉樂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李明璁 | 社會學家、作家
  ★周慕姿 | 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鴻彬 | 諮商心理師
  ★楊巧玲 |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藍佩嘉 | 《拚教養》作者

第一章 不同階級的兩大教養邏輯:規劃栽培以及自然成長(節錄)

晚春下午,蓋瑞.塔林格在自家後院的游泳池玩水。他是白人,今年小學四年級,住在市郊一棟有四間臥室的房子。一如多數傍晚,他快速打發晚餐,父親開車送他去參加足球訓練。這只是他參與的眾多活動之一,他弟弟在另一個球場參加棒球比賽。傍晚時分,他們的父母通常能放鬆心情,小酌一杯,但今天不是啜飲紅酒的日子,塔林格夫婦急忙換下工作服裝,要孩子們準備去球隊訓練。

就在車程約十分鐘的地方,小學四年級的黑人學生亞歷山大.威廉斯剛結束教學參觀日,準備返家,他母親開著皮面坐墊的凌志汽車來接他。現在是星期三晚上九點,亞歷山大的母親帶著疲憊下班,行程滿檔的星期四還等著她,明天得在清晨四點四十五分起床,出門工作,晚上九點以後才能回家。星期六早上八點十五分,她得送亞歷山大去上鋼琴課、去唱詩班練習,再去參加足球比賽。他們在黑暗中驅車,亞歷山大的母親輕柔地跟孩子談話,向他提問,並引導他發表自己的看法。

親子間會討論問題,這是中產階級教養孩子的重要特徵,就像許多中產階級父母,威廉斯女士和丈夫認為他們是有規劃地開發亞歷山大的才能。蓋瑞和亞歷山大這些中產階級的孩子,生活排滿了父母一手規劃安排的活動,父母確保孩子能獲得這些經驗,讓孩子接受規劃栽培(concerted cultivation)。在這類培育過程中,孩子建立起權利感(a sense of entitlement),權利感有很大的影響,讓孩子在學校環境中學會質疑成年人,認為自己和成年人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