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們都是惡人:從人際關係到國際政治,由心理學認識人類生來就要作惡的本性,我們該如何與惡相處並利用其正面價值?

作者:安東尼.史脫爾 Anthony Storr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0-03-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3447450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頁頁
開數:20.9 x 14.8 x 1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心理分析/研究

定價:NTD$ 350
優惠價:NTD$ 315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安東尼.史脫爾Anthony Storr
(1920-2001)

「人類是如此脆弱,然而唯有少數勇者發現:
身處地獄之際,才有機會窺見天堂。」

一九二○年生,英國知名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劍橋大學和西敏醫學院畢業。英國首批在分析心理學會受訓學習榮格心理學分析的成員,也是皇家醫師學會、皇家精神科醫師學會及皇家文學學會的資深會員,以及牛津衛生局名譽精神科顧問醫師、牛津洛林學院的榮譽院士。知名著作有《孤獨》、《他即世界-古魯大解密》、《音樂與心靈》。

除了致力於心理學研究,史脫爾也筆耕不輟,出版過十四本心理學科普書籍,固定在《週日泰晤士報》、《獨立報》等多家報刊發表評論和文章。他更曾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透過節目直接為許多受精神病折磨的聽眾提供建議。

史脫爾一生專注於研究負面情緒,從憂鬱、焦慮、侵略性與攻擊性,積極為人類社會躁動不安的「惡」尋找適切的理解方式與釋放管道,試圖企及共好共榮的和平願景。他深受榮格影響、接受佛洛伊德的理論,卻始終拒絕貼上學派標籤,不受學界成規所囿,勇於提出不同於當代潮流的意見。

史脫爾於二○○一年逝世,媒體在訃聞中形容他「一生蒙受苦難」,並描述其嶄露於職業生涯的強大熱情與悲天憫人之精神,可能都來自於成長時期飽嘗孤獨與病痛的折磨。

譯者簡介

林步昇
喜歡綠豆湯和傑尼龜的新手貓奴,正緩慢成為雜食型譯者,近期譯作包括《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合譯)、《過度診斷》等書。本書探討人性潛藏的本質「aggression」,如何操縱這把兩面刃是一輩子的功課,因為它決定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內容簡介

人類是地球上最殘酷的物種?
文明是由殺戮本能發展而來?
如果人性確實本惡──
我們如何用「惡的力量」創造更好的社會?

現世如此紛亂,心理學的重要性不再亞於經濟、政治、軍事。
這可能是如今最需迫切閱讀的一本書!


霸凌、掠奪、傷害等本能從何而來?
佛洛伊德曾坦承對於人類的攻擊天性「未能充分關注」,
阿德勒提出攻擊性是「追求優越」時卻遭反彈。
明明從嬰兒時期開始,人類就是破壞的天生能手,
為什麼學者曾經如此難以面對「人性本惡」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完美維持與惡的距離,並與之和平共處?

◎獨裁政權的高壓治國方式較能維持和平?
◎民主社會確保各種意見的自由,卻也較易動盪不安……
◎動物界中的打鬥,其實是帶來族群和平的儀式?
◎人類是少數會以他人之苦為樂的物種?
◎鄰國的侵略,竟能為一個國家創造團結與幸福……
◎為何人類曾經一度深深接納「猶太人不是人」這種明顯不合理的荒唐說法?
◎為什麼每個社會都存在著遭汙名的弱勢族群?
◎限縮軍武竟無法真正達到世界和平的理想……

人類生來就有想像他人痛苦的同理能力,為什麼同時也有創造仇恨的挑釁慾望?史脫爾對惡的剖析,從個體推至群體,依序藉家庭內虐待案例、凶殺案、大屠殺歷史事件、國際戰爭,試圖從各種社會層面完整闡明惡之天性。

全書共十二章,讀者首先從動物行為學角度認識:但凡必須確保生存的場域,就有所謂「必要之惡」的存在。兒童時期與成年後的惡,又分別展現了對外對內的攻擊性與推動力。在社會事件、法庭案例裡,對「病態人格」、「孤僻人格」的探討,深刻挖掘社會定義之下的「非正常」,或許正是人類理性的危險邊緣。終章意欲總結全書,為紛亂的現世提供打造團結社會的方法──接納「人性本惡」,認可惡的正面意義,於是我們便可能發現:小至說謊大至戰爭,「惡」竟能創造個體存續與群體的和平安定?

惡並不等於仇恨,它同時也是人類對阻礙的克服力,與對險惡環境的主宰力。我們該做的是真正認識它,而非一味壓抑或避而不談。唯有直面人類性本惡,才有機會降低其破壞力,減緩隨之而來的傷害,並善用它正面的力量。作者曾經歷經戰爭,為了積極尋找和平的可能,並在下一次戰亂發生之前防範未然,便寫下《我們都是惡人》,期盼人類能更深刻地認識自己。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精神分析與「死亡本能」
佛洛依德對人類攻擊性的忽視/從嬰兒的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認識攻擊性的正面

第二章 攻擊性是與生俱來的嗎?
提升生理機能/性本能與攻擊性的相似

第三章 社會結構中的攻擊性
動物界中的攻擊性多為種內競爭,而非種間競爭/人類社會中獨裁的必要性?

第四章 地盤與儀式
地盤保衛戰/人類的領域性

第五章 童年時期的攻擊性
童話中慈愛與凶殘的一體兩面/嬰兒天生的探索本性/依賴與攻擊性的互依互存/暴力、攻擊……可以證明自身力量?

第六章 成年時期的攻擊性
人類必然只會進步?/「依賴」與「分裂」:人類組成團體的兩種傾向/攻擊衝動與保護自我的關係

第七章 兩性關係中的攻擊性
生物的攻擊性:雌雄大不同/從性看見男女攻擊性的差異/兩性關係反映出的個體特質

第八章 攻擊性與憂鬱症的關係
憂鬱與攻擊衝動的關係/「他人」對於自我界定的重要性 /被愛的假象

第九章 孤僻型人格的敵意防禦機制
孤僻型人格的兩難:對愛的抗拒與需求/關鍵的發展階段未被滿足的需求/紳士氣質?孤僻人格?啟動防禦機制/孤僻型人格大放異彩的藝術創造力

第十章 妄想型敵意
迫害弱者的人類歷史/攻擊性不等於憎恨/投射能力/鮮少取得權力高位/賤民、部落民、猶太人:世界各地的妄想型投射對象/想像他人痛苦的能力

第十一章 病態人格敵意
對惡性病態人格的研究/活在「唯我獨尊」的世界/從暴行中獲得快感

第十二章 減少敵意的方法
盡可能控管敵意的不良面向/限縮軍武能達到和平嗎?/從國家這個群體單位思考/敵我關係中對彼此的想像/儀式化的競爭行為/人口爆炸對生存安全形成巨大威脅

參考資料與相關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