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

作者:賴香吟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9-02-2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3872757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64頁
開數:14.8 x 21 x 1.6 cm /開
類別:精選書展 > 國內外文學創作

定價:NTD$ 350
優惠價:NTD$ 315
庫存 > 有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賴香吟

  台南市人。曾任職誠品書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吳濁流文學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台灣文學金典獎等。著有《文青之死》、《其後それから》、《史前生活》、《霧中風景》等書。

內容簡介

讀作品、說故事、評作家
通往文學風景的14道門

  ◎當代小說家對話前行者,困厄時代的心靈,文學之路,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為斷裂的文學世代鋪設一條深入核心的捷徑,至此,人人可身歷其境,走進賴和、翁鬧、張文環、呂赫若等小說家的苦澀與酸甜中。

  他們是時代大浪裡,早慧而敏感的孩子
  在新文明撞擊下成長,重新指認所見的一切
  他們是台灣第一代文藝青年
  領受新市街的繁華、新語言的刺激
  在現實的摺縫間努力擠出生路
  縱使消失,也要留下希望的種子

  《天亮之前的戀愛》取自翁鬧小說〈夜明け前の恋物語〉,是對這位異端前輩的致意,亦可比擬現代小說在台灣,從上世紀二○年代的文體摸索,到四○年代的作品展演,也算熱烈愛過一場,環境再難,每個作家仍是黑夜裡懷著衷情。無奈天亮之後,這場戀愛卻無人理解,露水蒸發。

  微觀慢拈的凝縮揀選,重現十四位日治時期台灣小說家的溫熱光影,將上世紀初的作家夢、文明夢,以及壓迫於身的困厄現實,一段一段拼接回來。
  從吳濁流、王詩琅的文字裡搖散出嶄新的氣息,肥皂香、紙菸味、整潔寬敞的三線路,琳瑯滿目的新名詞、舶來品,繁華的城市登場。
  新興的時代,是為誰開闢?臨到身上的,是幸福還是悲哀?揭開典範的束縛,為賴和揭開詮釋的百寶盒,直視其中矛盾苦惱怯弱,再次思索,當年風風火火揚舉的「新文學」是真的白做了嗎?
  追想楊逵與龍瑛宗的東京行,以及龍瑛宗、張我軍和許遠東之間,看似隔閡矛盾,實則死生相託的同事情誼。
  回到呂赫若〈玉蘭花〉的夏日午後,在人與人粗暴決裂的時刻,一場招魂儀式,試求和解的可能。
  最後,兩則童話,照亮始終與世故對抗的翁鬧,他的性格與文學,與同代的太宰治有著驚人的相應。
  果物的隱喻、旅行的想像、摩登之城、時代之音、一根未熄的菸。以作家的同理心,也以當代視感,重新詮釋前人故事,為斷裂的文學世代探勘可親近的路徑,走進賴和、翁鬧、張文環、呂赫若等人的小說世界。

  「方向轉換吧,從此,就來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呀。」--楊守愚

  「這島都的心臟,殷振華麗的榮町、京町一帶充滿溢著人。店內、街路、亭仔腳,擁擁擠擠繁忙地在蠕動。」--王詩琅

  「時代說進步了,的確!我也信它很進步了,但時代進步怎地轉會使人陷到不幸的境地去?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賴和

  「在學生時代,我們把社會看得太樂觀了。」
  「社會就像巨岩似地滾壓過來,而我們是被壓碎得連木偶都不如的可憐者。」--龍瑛宗

  「仔細別讓雨水浸著白薯的根。如此,白薯就要由心爛了起來!」--鍾理和

  「對於我這樣的廢材來說,本來就沒有所謂理想或者希望那種體面的東西。」--翁鬧

  文明的香氣
  吳濁流 ∣楊守愚 ∣ 朱點人 ∣ 王詩琅

  超人何在
  賴和 ∣ 蔡秋桐 ∣ 張文環 ∣ 楊逵

  浪漫的挫折
  劉吶鷗 ∣ 龍瑛宗

  負軛之人
  呂赫若 ∣ 鍾理和 ∣ 葉石濤

  兩則童話
  翁鬧

目錄

輯一 文明的香氣
春天的山坡
雲梯書院
文明的香氣
文學夢
秀才遊古都
台北城三部曲

輯二 超人何在
賴和是誰?
詮釋的百寶盒
獄中賴和
超人何在
關於戲謔
大哥班長
甜得像糖
最近的距離
文學醫生
田園小景
入田春彥

輯三 浪漫的挫折
三分之一
浪漫的生活
熱帶果樹
杜南遠
異族的戀人們
環島旅行
張我軍和龍瑛宗
新中間層的挫折
鳳凰花一九四六

輯四 負軛之人
馬克思女孩
氣息芬芳
完美的招魂
第九號交響曲
老朋友
決戰期的花香
還鄉路上
結核病
少女的乳頭
紅顏少年
負軛之人

輯五 兩則童話
純真,及其黑夜
天亮之前的戀愛

後記

內容連載(節錄)

【春天的山坡】

吳濁流小說《亞細亞的孤兒》,由祖父牽著主人翁的手,走過春天的山坡,明媚地開場。

山坡頂處,昔日常有土匪強盜出沒,林相險惡,人們常以穿龍頸稱之。祖父在這兒給孫子講了年輕時候遇蛇的鬼怪經驗,整本小說第一句對白,由祖父開了口:「一切都改變了!」

在那個春天,陽光照在背上暖和,即便山路走得汗濕,涼風吹進衣衫也讓人覺得爽快。青草與林木氣味隨處可聞,兩三隻不知名小鳥,鳴叫著飛過樹枝。人在如此大自然,仍屬簡單而渺小,狐狸與松鼠在樹林裡大搖大擺跳現,動物凶猛,即使是大膽的漢子,日暮天暗,也不見得敢隻身經過。

然而,如同老者的預感,一切即將改變。這趟春之旅,是祖父帶著愛孫—這日後的亞細亞孤兒,遭逢時代扭曲,四處惶然難以安置,終了不得不崩潰瘋狂的人—要去拜會祖父同窗彭秀才,請求啟蒙的日子。

越過穿龍頸,視野一開,山下茶園新綠,茶女山歌遙遙可聞。孩子覺得新奇,老人卻對山歌忌如蛇蠍。村郊廣場植有榕樹,對面就是雲梯書院。祖孫倆由明亮戶外走進暗室,見筆筒插幾枝朱筆,牆上掛了張孔子像,昔日在同儕間被公認為出色拔尖的彭秀才,正落寞陰沉地躺在床上吸鴉片,這時,聽人恭敬喊上一聲:「彭先生!」

他張開眼睛,看清來人,隨即振作起來,整理儀容,把屋外讀書嬉鬧的孩子給喝斥安靜,轉過去和照顧他的胡老人,謅言謅語說起話來。

兩個老人,一個孩子,暮色帶著希望來。彭秀才曾志向舉人或進士,更上一層樓,誰知天年一改,人生前半盡付流水。他心裡的屈委抑鬱因老友來訪得了點安慰,告辭時,彭秀才且在太明頸項掛了一串銅錢。不過,當這群最後的私墊孩子長大之後,他們以新語言、新文體所寫的小說裡,如彭秀才這般滿腹詩墨卻喪失現實舞台的人,依舊難逃被寫成斜陽沒落的命運,甚者,不分青紅皂白扣上舊帽,堆成時代灰燼。相對而言,《亞細亞的孤兒》,開場的祖父倒是留下了一個明智練達的形象。